【单选题】【消耗次数:1】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 )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正式成立。
北京
南京
广州
上海
参考答案:
复制
纠错
相关题目
【单选题】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 )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正式成立。
①  北京
②  南京
③  广州
④  上海
【单选题】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正式成立
①  北京
②  南京
③  广州
④  上海
【单选题】 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的时间是?
①  1911年10月10日
②  1912年1月1日
③  1912年2月12日
④  1912年3月10日
【单选题】 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改国号为中华民国,定( )为中华民国元年。
①  1910年
②  1911年
③  1912年
④  1913年
【单选题】 1912年3月,袁世凯宣誓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将中华民国首都迁往( )。
①  南京
②  天津
③  上海
④  北京
【单选题】 1912年3月10日,袁世凯就任的职务是中华民国( )。
①  总统
②  皇帝
③  正式总统
④  临时大总统
【判断题】 1912年1月,资产阶级革命正式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中华民国军政府。
①  正确
②  错误
【单选题】 1940年3月,在日本的操纵下,在南京成立伪“中华民国国民政府”的是( )
①  溥仪
②  汪精卫
③  陈炯明
④  吴佩孚
【判断题】 孙中山主张中华民国实行“五权宪法”
①  正确
②  错误
【单选题】 1912年2月,孙中山认为“帝制从此不存留中国之内,民国的目的亦已达到。”促使孙中山得出这一结论的直接原因是()。
①  武昌起义的胜利
②  《临时约法》的颁布
③  清帝下诏退位
④  中华民国的成立
随机题目
【判断题】 以表扬鼓励为主,是以学生的实际水平为基点确定参照系数的,不能用优秀的范文或作家创作的标准要求学生。
①  正确
②  错误
【判断题】 叶圣陶说的“出作文题一定要为学生着想,钻进学生的心理去思考,务必使他们有话可说”强调的是作文命题的适宜性原则。
①  正确
②  错误
【判断题】 受大纲和课时的限制,教学中进行作文训练的次量总是有限的,这就要求教师注意作文命题的有效性。
①  正确
②  错误
【判断题】 运用“指示法”审题,就是从题目中辨识带有文体标志的词语,是一种常规性审题方法,借此以避免文体“走样”。
①  正确
②  错误
【判断题】 从表达形式分,作文教学计划有文字综述式和文字表格结合式。
①  正确
②  错误
【判断题】 作文教学计划的制定、教学活动的开展要有教师个人的创造,但这仅就具体的实施细则、行动步骤和方式方法而言。确定教学计划的训练目标,不能一味求新。
①  正确
②  错误
【判断题】 中学作文训练受大纲和课时的限制,训练的次数有限,这就要求命题特别注意系统性。力求经过训练能够锻炼学生尽可能多的作文能力,培养学生的文体感。
①  正确
②  错误
【单选题】 确定作文批改的重点,首先要考虑本次作文教学的 ( )。
①  命题形式
②  教学内容
③  教学目标
④  教学对象
【单选题】 以下关于作文命题方式的说法正确的是 ( )。
①  狭义的供料作文专指供料记叙文,即供给材料要求写成记叙文,是一种十分重要的作文训练和考试题型
②  话题作文只提供一个“由头”,即规定了表达的中心内容,而不限制取材范围和表达方式的作文形式
③  自由命题是由学生自己命题进行练笔,教师不直接提供题目或材料,不属于教师计划的范围
④  作文命题除了提供题目或材料,往往还配以“题外要求”和“提示语”,从作文形式方面给予一定的限制和规范
【单选题】 以下关于命题作文审题方法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  对于“春天”“灯”等题目,审题时宜运用“发隐法”,既要研究其本义,又要借助联想和想象,研究其象征意义,把握其言外之意
②  ”点睛法”一般适用于文字较多、限制条件较严的题目。它是从题面的文字结构中,通过层层分解,找出有关的“已知条件”(即题目中的限制因素),根据“已知条件”,以确定文章“该写什么”和“怎么写”
③  运用“指示法”审题,就是从题目中辨识带有文体标志的词语,是一种常规性审题方法,借此以避免文体“走样”
④  “收扩法”指的是对题目中的主旨大小进行“收束”或“扩展”的审题方法,或者“宽题窄做”,或者“窄题宽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