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题】【消耗次数:1】
在约当产量法下,材料随生产进程陆续投入,则在产品不能以实际数量作为标准来分配材料费用。( )
正确
错误
参考答案:
复制
纠错
相关题目
【单选题】 若原材料随加工进度陆续投入,则原材料费用应按()比例分配。
①  数量
②  约当产量
③  定额工时
④  定额费用
【单选题】 采用约当产量法,原材料费用按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数量分配时应具备的条件是( )。
①  原材料是陆续投入的
②  原材料是生产开始时一次投入的
③  原材料在产品成本中所占比重大
④  原材料按定额投入
【单选题】 下列关于约当产量法下材料费用分配率的计算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①  应按材料投入的方式选择分配标准
②  材料在生产开始时一次性投入,以完工产品产量和在产品实际数量作为分配标准分配材料费用
③  材料随生产过程陆续投入且材料投入的程度与工时投入的程度基本一致,以完工产品产量和在产品约当产量作为分配标准分配材料费用
④  材料随生产过程陆续投入且材料投入的程度与工时投入的程度不一致,以完工产品产量和在产品实际数量作为分配标准分配材料费用
【判断题】 采用约当产量法计算月末在产品成本,原材料费用分配时必须考虑原材料的投料方式。
①  正确
②  错误
【单选题】 某产品月初在产品直接材料费用35000元,月末完工产品900件,月末在产品100件,材料在生产开始时一次投入,采用约当产量比例法分配完工产品与月末在产品费用。该月完工产品应负担的直接材料费用为()元。
①  1500
②  3000
③  12000
④  13500
【单选题】 假设某企业某种产品本月完工250件,月末在产品160件,在产品完工程度为40%,月初和本月发生的原材料费用共56520元,原材料随着加工进度陆续投入,则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的原材料费用分别为
①  45000元和11250元
②  40000元和16250元
③  45000元和11520元
④  34298元和21952元
【判断题】 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分配费用的约当产量法只适用于工资和其他加工费用的分配,不适用于原材料费用的分配。 ()
①  正确
②  错误
【判断题】 在产品按所耗原材料费用计价时,都应按完工产品与月末在产品的数量比例分配它们的原材料费用。( )
①  正确
②  错误
【单选题】 甲产品月末在产品只计算原材料费用。该产品月初在产品原材料费用为3600元;本月发生的原材料费用2100元。原材料在生产开始时一次投入。本月完工产品200件,月末在产品100件。据此计算甲产品本月末在产品原材料费用是()元。
①  5700
②  3800
③  1140
④  1900
【单选题】 甲产品月末在产品只计算原材料费用。该产品月初在产品原材料费用为3600元;本月发生的原材料费用2100元。原材料在生产开始时一次投入。本月完工产品200件,月末在产品100件。据此计算甲产品本月末在产品原材料费用为()元。
①  5700
②  3800
③  1140
④  1900
随机题目
【判断题】 罗马天主教不允许教徒离婚。
①  正确
②  错误
【判断题】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新闻单位领导体制实行编委会领导下的总编辑负责制
①  正确
②  错误
【判断题】 我国新闻单位后勤保障体系的改革方向是走社会化的后勤服务之路
①  正确
②  错误
【判断题】 在无标度网络中,往往20%的节点拥有80%的连接。
①  正确
②  错误
【多选题】 精确新闻采访得方法().
①  A.利用实验手段进行采访
②  B.通过民意调查进行采访
③  C.实施跟踪调查进行采访
④  D.借助统计分析进行采访
【多选题】 新闻采访中记录得作用().
①  A.为整理采访对象得谈话要点奠定基础
②  B.可以记录记者随时产生得灵感与思路
③  C.可以记录记者观察所得
④  D.可以记录记者非正式采访时得所见所闻
【多选题】 韩愈关于教与学的主要观点是()
①  A.勤学致知
②  B.广泛涉猎,刻苦钻研
③  C.不计毁誉,勤于治学
④  D.讨论辩难
【多选题】 从受众心理和大众传播功能来看,受众对媒介产品的需求有哪几种类型()
①  A为了解闷消愁,逃避日常生活的种种约束,摆脱烦恼,消除疲劳,松弛神经
②  B为了发展人际关系,获取谈资,显示个人趣味,以促际日场社会关系的发展
③  C为了确认自我,确定自身的定位,学习应付现实问题的方法,强化自身的价值观
④  D为了监视环境,通过媒介获取外界信息,以帮助决策
【多选题】 广播电视节目栏目化播出的最大特点是节目播出的()
①  A定期
②  B定时
③  C定量
④  D定人
【多选题】 以下哪部法规有明确对传播淫秽信息的行为进行约束?
①  A.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
②  B.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③  C.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
④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