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选题】【消耗次数:1】
生产成本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的下列方法中,会导致本月发生的生产费用全部由本月完工产品负担的包括( )。
在产品成本按其所耗用的原材料费用计算
定额成本法
在产品成本按年初数固定计算
不计算在产品成本法
参考答案:
复制
纠错
相关题目
【判断题】 采用按年初数固定计算在产品成本法时,某种产品本月发生的生产费用就是本月完工产品的成本。
①  正确
②  错误
【多选题】 下列月末分配完工产品成本和在产品成本的方法中,哪些方法所确定的完工产品成本是等于本月的生产费用( )。
①  不计算在产品成本法
②  按年初数固定计算在产品成本法
③  在产品按所耗原材料费用计价法
④  在产品按定额成本计价法
【多选题】 下列月末分配完工产品成本和在产品成本的方法中,哪些方法所确定的完工产品成本是等于本月的生产费用( )。
①  不计算月末在产品成本法
②  按年初数固定计算在产品成本法
③  在产品按所耗原材料费用计价法
④  在产品按定额成本计价法
【单选题】 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分配费用,采用在产品成本按年初数固定计算,适用于(?)。?
①  月末在产品数量很大的产品
②  月末在产品数量为零的产品
③  各月末在产品数量虽大但各月之间在产品数量变动不大的产品
④  各月成本水平相差不大的产品
【多选题】 本月生产费用、月初在产品成本、月末在产品成本、本月完工产品成本的关系用公式表示正确的有()。
①  月初在产品成本+本月生产费用=本月完工产品成本+月末在产品成本
②  月初在产品成本+本月生产费用+月末在产品成本=本月完工产品成本
③  月初在产品成本+本月生产费用-月末在产品成本=本月完工产品成本
④  月初在产品成本+本月生产费用+本月完工产品成本=月末在产品成本
【单选题】 产品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分配,采用在产品成本按所耗的原材料费用计算,所必须具备的条件是()。
①  原材料费用在产品成本中所占比重较大,而且在生产开始时一次全部投入
②  月末在产品数量较小
③  原材料消耗定额比较准确、稳定,在产品数量稳定
④  各月末在产品数量变化不大
【判断题】 在产品按其所耗原材料费用计价时,在产品所耗其他费用全部由完工产品成本负担。( )
①  正确
②  错误
【单选题】 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分配费用的不计算在产品成本法,适用于
①  各月末在产品数量很少
②  各月末在产品数量很多
③  各月末在产品数量变化很多
④  各月末在产品数量变化很小
【判断题】 月初在产品成本+本月发生生产费用=本月完工产品成本+月末在产品成本。(  )
① 
② 
【多选题】 完工产品和在产品成本分配方法中,(  )本月发生的加工成本全部由完工产品负担。
①  在产品按固定成本计价法
②  约当产量比例法
③  不计算在产品成本法
④  在产品按所耗直接材料成本计价法
随机题目
【单选题】 如果边际消费倾向等于0.8,政府减少100万元税收将使国民收入增加()
①  500万元
②  80万元
③  400万元
④  100万元
【单选题】 假定挤出效应为0,边际消费倾向为0.8,政府同时增加100万元的支出和税收将使国民收入()
①  保持不变
②  增加100万元
③  减少100万元
④  增加500万元
【单选题】 开放条件下国民收入均衡的条件是()
①  I=S
②  I+G=S+T
③  I+G+X=S+T+M
④  I+G+X+N=S+T+M+F
【单选题】 美元贬值将会()
①  有利于美国出口,但不利于美国进口
②  减少美国的出口和进口
③  增加美国的出口和进口
④  减少美国的出口并增加其进口
【单选题】 在下列情况下,乘数最大的为()
①  封闭型国家的边际消费倾向是0.6
②  封闭型国家的边际储蓄倾向是0.3
③  开放型国家的边际消费倾向是0.8,边际出口倾向是0.2
④  开放型国家的边际消费倾向是0.3,边际出口倾向是0.2
【单选题】 IS 曲线满足以下哪一种关系?
①  收入 — 支出均衡
②  总供给 — 总需求均衡
③  储蓄 — 投资均衡
④  以上都对
【单选题】 IS 曲线倾斜表示( )之间的关系。
①  利率与利率影响下的均衡收入
②  收入与收入影响下的均衡利率
③  商品与货币市场均衡的收入与利率
④  政府购买与收入
【单选题】 导致 IS 曲线向右移动的因素有( )
①  投资需求增加
②  投资需求减少
③  储蓄意愿增加
④  储蓄意愿减弱
【单选题】 引起 IS 曲线向右方移动的原因是( )
①  对未来利润预期变得悲观
②  政府削减国防开支
③  其他国家实际国民生产总值增加
④  实际货币需求大于实际货币供给
【单选题】 引起 IS 曲线向左方移动的原因是( )
①  政府决定修建一条高速公路
②  政府决定降低个人所得税
③  中央银行降低贴现率
④  本国汇率升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