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消耗次数:1】
带电灭火应使用不导电的灭火剂,不得使用下列()灭火剂。
二氧化碳
1211
干粉
泡沫和水
参考答案:
复制
纠错
相关题目
【判断题】 高压灭火系统就是灭火剂在常温下储存的二氧化碳灭火系统
①  正确
②  错误
【多选题】 ( )应配备足够数量的干粉灭火器和二氧化碳灭火器。
①  配电房
②  变压器房
③  柴油发电机房
④  锅炉房
⑤  现场木工车间
【判断题】 干粉灭火器综合四氯化碳、二氧化碳和泡沫灭火器长处,适用于扑救电气火灾,灭火速度快。
①  正确
②  错误
【单选题】 扑救带电火灾除选用二氧化碳、干粉灭火器外,还可采用清水扑救。( )
①  正确
②  错误
【判断题】 二氧化碳灭火作用主要在于窒息
①  正确
②  错误
【判断题】 气焊电石起火时必须用干砂或二氧化碳灭火器,严禁用泡沫、四氯化碳灭火器或水灭火
①  正确
②  错误
【单选题】 二氧化碳灭火系统按应用方式可分为()
①  A组合分配灭火系统和单元独立灭火系统
②  B高压系统和低压系统
③  C管网灭火系统和无管网灭火系统
④  D全淹没灭火系统和局部应用灭火系统
【单选题】 蛋白泡沫灭火剂可以扑救()火灾
①  A木材
②  B乙醇
③  C丙酮
④  D醋酸乙酯
【多选题】 局部应用二氧化碳灭火系统的应用条件是()
①  A在气体喷头与保护对象之间,喷头喷射角范围内不应有遮挡物
②  B当被保护对象为可燃性液体时,液面至容器口的距离不应小于150mm
③  C灭火剂的喷射时间一般不小于0.50min
④  D保护对象周围的空气流速不宜大于3m/s,必要时应采取挡风措施
【多选题】 灭火器按照充装的灭火剂分类()
①  A水基型灭火器
②  B干粉型灭火器
③  C二氧化碳灭火器
④  D洁净气体灭火器
随机题目
【判断题】 根据《工程建设施工企业质量管理规范》,依据获取的质量管理信息,施工企业应进行质量管理分析,识别需要改进的领域和需求。
①  正确
②  错误
【单选题】 根据《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JTG/TF20-2015,石灰稳定材料或石灰粉煤灰稳定材料层宜在当天碾压完成,最长不应超过()。
①  2d
②  4d
③  6d
④  8d
【单选题】 根据《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JTG/TF20-2015,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应在拌和厂内或距离不超过()的范围内设有功能完备的试验室。
①  1km
②  3km
③  2km
④  4km
【多选题】 根据《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JTG/TF20-2015关于设计强度大于3MPa的水泥稳定材料的完整芯样应切割成标准试件,检测强度的规定,其中正确的有()。
①  同一批次强度试验的变异系数应不大于15%
②  标准试件的径高比应为1:1。
③  根据实际施工情况确定试件强度的评价标准
④  样本量宜不少于5个
【多选题】 铺筑试验段施工后,应及时总结,总结报告应包括下列()内容。
①  施工关键参数的推荐值,包括配合比、含水率、松铺系数、碾压工艺等
②  试验段总体效果评价
③  确定每一作业段的合适长度
【判断题】 《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JTG/TF20-2015适用于各等级公路新建和改扩建工程的基层、底基层施工。
①  正确
②  错误
【单选题】 根据《季节性冻土地区公路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JTG/TD31-06-2017,路面施工时,无机结合料稳定类基层施工期的日最低气温应在()以上。
①  10℃
②  3℃
③  5℃
④  8℃
【单选题】 根据《季节性冻土地区公路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JTG/TD31-06-2017,水泥稳定类基层应在第一次重冰冻到来前()完成。
①  10d
②  15d
③  30d
④  45d
【多选题】 根据《季节性冻土地区公路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JTG/TD31-06-2017,冬季施工期间,混凝土运输和浇筑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  冬季施工在浇筑下一-级混凝土时,应在新混凝土浇筑前对接合面加热,其温度应保持在5℃以上。浇筑完成后,应采取措施使混凝土结合面继续保持正温,直至新浇混凝土达到规定的抗冻强度
②  混凝土在浇筑前应清除模板、钢筋上的冰雪和污垢。浇筑完成后开始养护时的温度,用蓄热法养护时不得低于10℃;用蒸汽法养护时不得低于5℃,细薄结构不得低于8℃
③  预应力混凝土的孔道压浆应在正温下进行,压浆过程中及压浆后48h内,结构混凝土的温度不得低于5℃
④  浇筑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的湿接缝时,宜采用热混凝土或热水泥砂浆,并应适当降低水灰比。浇筑完成后应加热或连续保温养护,直至接縫混凝土或水泥砂浆抗压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5%
⑤  混凝土的运输时间宜缩短,运输混凝土的容器应有保温措施
【单选题】 根据《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JTGF90-2015关于公路工程施工安全生产的方针,其中错误的是()。
①  安全第一
②  防治结合
③  综合治理
④  预防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