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消耗次数:1】
铸态和粗晶组织可锻性
参考答案:
复制
纠错
相关题目
【判断题】 单相组织的金属比多相组织的金属可锻性好。
①  正确
②  错误
【判断题】 金属加热温度越高,可锻性越差。
①  正确
②  错误
【判断题】 模型锻造中,金属的可锻性好,故金属的塑性会增高。
①  正确
②  错误
【单选题】 含有较多碳化物的合金,可锻性
① 
② 
【判断题】 金属加热温度越高,可锻性越好。
①  正确
②  错误
【单选题】 下列材料中可锻性最好的是()。
①  T12A
②  45
③  9SiCr
④  20
【多选题】 金属的可锻性常用金属的什么衡量
①  塑性
②  变形抗力
【单选题】 综合评定金属可锻性的指标是()。
①  强度及硬度
②  韧性及塑性
③  塑性及变形抗力
④  韧性及硬度
【判断题】 滚动计划的连续性和应变性好,但严肃性差。
①  正确
②  错误
【判断题】 视力缺损可引起盲态和发育迟缓。
①  正确
②  错误
随机题目
【单选题】 2019年5月,某酒厂生产粮食白酒100吨,全部用于销。当月取得不含税销售额480万元,同时收取品牌使用费20万元;当月月初库存外购粮食酒稚价值90万元,当月购进粮食酒精价值110万元,月末库存外购粮食酒精价值20万元。该厂当月应纳消费税()万元。
①  55.42
②  96.0
③  99.42
④  109.54
【单选题】 某个体商店为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2018年1月,该个体商店购置一批货物,取得的普通发票上注明金额3 200元,当月零售货物取得销售收入22 400元;用部分外购商品抵债,抵债商品的买价为12 000元,平均售价为15 000元,该商店同类产品的最高销售价格为18 000元。该个体商店当月应纳的增值税是( )。
①  22 400÷(1+3%)×3%+15 000÷(1+3%)×3%=1 089.32(元)
②  22 400×3%+15 000×3%=1 122(元)
③  22 400×3%+18 000×3%=1 212(元)
④  22 400÷(1+3%)×3%+18 000÷(1+3%)×3%=1 176.7(元)
【多选题】 根据消费税法律制度的规定,下列各项中,应缴纳消费税的有()。
①  A.生产销售高档化妆品
②  零售金银首饰
③  进口高档手表
④  委托加工白酒
【单选题】 下列进口货物中,实行从量计征进口关税的是( )。
①  卷烟
②  汽车
③  高档手表
④  原油
【单选题】 根据关税法律制度的规定,对原产地不明的进口货物,按( )征税。
①  普通税率
②  关税配额税率
③  协定税率
④  特惠税率
【单选题】 2017年6月甲公司进口一批货物,海关核定的货价100万元,货物运抵我国关境内输入地点起卸前的运费9万元、保险费3万元。已知关税税率为8%。甲公司当月该笔业务应缴纳关税税额的下列算式中,正确的是( )。
①  (100+9)×8%=8.72(万元)
②  (100+9+3)×8%=8.96(万元)
③  (100+3)×8%=8.24(万元)
④  100×8%=8(万元)
【单选题】 甲公司从境外的乙公司进口一批平板电脑,委托丙公司代为办理进口报关手续,则下列关于我国进出口关税纳税人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①  甲公司是进口货物的收货人,因此甲公司是进出口关税的纳税人
②  乙公司是出口货物的发货人,因此乙公司是进出口关税的纳税人
③  丙公司是进口货物的代理人,因此丙公司是进出口关税的纳税人
④  甲、乙、丙均不是进出口关税的纳税人
【多选题】 下列各项中,海关可以酌情减免关税的有( )。
①  无商业价值的广告品及货样
②  起卸后海关放行前,因不可抗力遭受损坏的进口机械
③  外国企业无偿赠送的物资
④  在境外运输途中遭受到损坏的进口货物
【单选题】 某企业2019年年初实际占地面积为2 000平方米,2019年4月该企业为扩大生产,根据有关部门的批准,新征用非耕地3 000平方米。已知该企业所处地段适用年纳税额5元/平方米。该企业2019年应缴纳城镇土地使用税的下列计算中,正确的是( )。
①  2 000×5=10 000(元)
②  3 000×5=15 000(元)
③  2 000×5+3 000×5×8÷12=20 000(元)
④  2 000×5+3 000×5=25 000(元)
【单选题】 甲服装厂位于M市郊区,2017年生产区占地面积25 000平方米,办公区占地面积1 500平方米,生活区占地面积3 500平方米。已知城镇土地使用税适用税率每平方米年税额为5元,计算甲服装厂2017年应缴纳城镇土地使用税税额的下列算式中,正确的是( )。
①  25 000×5=125 000(元)
②  (25 000+3 500)×5=142 500(元)
③  (25 000+1 500)×5=132 500(元)
④  (25 000+1 500+3 500)×5=150 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