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消耗次数:1】
( )是伴随学生学习过程持续进行的评价,它关注学习的过程。
终结性评价
自我评价
诊断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
参考答案:
复制
纠错
相关题目
【单选题】 将教学评价分为诊断性评价、总结性评价、形成性评价,这是依据( )分类标准
①  评价功能
②  评价基准 评价内容
③  评价方法
【单选题】 教学评价有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两种,以下属于形成性评价的是()
①  老师根据高一新生的中考成绩进行分班
②  在学习完第一单元的内容之后,老师对同学们进行测试,了解他们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③  学期末全校组织进行期末考试,对学生的成绩进行排名
④  老师在授课时加入测试题,通过学生的测试结果调整自己的授课内容
【单选题】 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习进行的评价是(  )
①  A、终结性评价
②  B、总结性评价
③  C、配置性评价
④  D、形成性评价
【简答题】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科学的使用诊断性、形成性、终结性评价?
【多选题】 课程评价过程中的学生评价包括
①  发展性学生评价
②  档案袋评价
③  表现性评价
④  学生自我评价
【单选题】 ( )是指事件的形成过程之中,在事件进行和实施到了一定阶段之后必须作出评价的阶段性评价。
①  诊断性评价
②  形成性评价
③  终结性评价
④  过程性评价
【判断题】 在Intranet开发过程中,根据评价工作的主体不同,通常可将系统开发项目的评价分为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两类。
①  正确
②  错误
【判断题】 内部控制评价,是指企业董事会或类似权力机构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全面评价、形成评价结论、出具评价报告的过程。(  )
① 
② 
【单选题】 学习者根据一定的评价标准进行自我评价和自我监督来强化相应的学习行为是属于( )。
①  直接强化
②  间接强化
③  自我强化
④  替代性强化
【单选题】 在下列几种评价类型中,最关注过程的是
①  总结性评价
②  诊断性评价
③  效果评价
④  形成评价
随机题目
【判断题】 EDTA滴定某金属离子有一允许的最高酸度(pH值),溶液的pH再增大就不能准确滴定该金属离子了
①  正确
②  错误
【单选题】 下列物质中,分子式符合C6H14的是( )
①  2-甲基丁烷
②  2,3-二甲基戊烷
③  2-甲基己烷
④  2,3- 二甲基丁烷
【单选题】 进行移液管和容量瓶的相对校正时那项正确( )
①  移液管和容量瓶的内壁都必须绝对干燥
②  移液管和容量瓶的内壁都不必干燥
③  容量瓶的内壁必须绝对干燥
④  移液管内壁必须干燥
【单选题】 宋体;mso-bidi-font-family:Times New Romanmso-font-kerning:1.0pt;mso-ansi-language:EN-US;mso-fareast-language:ZH-CN;mso-bidi-language:AR-SA">AgClmso-font-kerning:1.0pt;mso-ansi-language:EN-US;mso-fareast-language:ZH-CN;mso-bidi-language:AR-SA">在下列哪种溶液中(浓度均为1mol/L)溶解度最大?( )
①  NH3水
②  HCl
③  H2O
④  Na2SO4
【单选题】 分析工作中实际能够测量到的数字称为
①  精密数字
②  准确数字
③  可靠数字
④  有效数字
【单选题】 mso-ascii-font-family:Times New Romanmso-bidi-font-family:Times New Romanmso-font-kerning:1.0pt;mso-ansi-language:EN-US;mso-fareast-language:ZH-CN;mso-bidi-language:AR-SA">下列几组溶液具有缓冲作用的是宋体;mso-hansi-font-family:宋体;mso-font-kerning:1.0pt;mso-ansi-language:EN-US;mso-fareast-language:ZH-CN;mso-bidi-language:AR-SA">( )
①  H2O——NaAc
②  HCl——NaCl
③  NaOH——Na2SO4
④  NaHCO3——Na2CO3
【单选题】 某元素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最外层上有1个电子,该元素的核电荷数 为
①  5
②  11
③  1
④  18
【单选题】 某烷烃的分子式为C5H12,其一元氯代物有三种,那么它的结构为:( )。
①  正戊烷
②  异戊烷
③  新戊烷
④  不存在这种物质
【单选题】 pH=5.26中的有效数字是( )位
①  0
②  2
③  3
④  4
【单选题】 三人对同一样品的分析,采用同样的方法,测得结果为:甲:31.27%、31.26%、31.28%;乙:31.17%、31.22%、31.21%;丙:31.32%、31.28%、31.30%。则甲、乙、丙三人精密度的高低顺序为
①  甲>丙>乙
②  甲>乙>丙
③  乙>甲>丙
④  丙>甲>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