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消耗次数:1】
2016年8月16日1时40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将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发射升空。
“墨子号”
北斗
张衡一号
“悟空号”
参考答案:
复制
纠错
相关题目
【单选题】 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简称“墨子号”),于(),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升空。
①  2013年6月16日
②  2016年6月16日
③  2013年8月16日
④  2016年8月16日
【单选题】 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简称“墨子号”),于(),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升空。
①  A.2013年6月16日
②  B.2016年6月16日
③  C.2013年8月16日
④  D.2016年8月16日
【单选题】 【单选】6月23日10时22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采取“一箭三星”方式,成功将()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①  遥感三十三号02组
②  遥感三十四号01组
③  遥感三十五号02组
④  遥感三十六号01组
【多选题】 量子实验卫星“墨子号”的科学任务包括()。
①  星地高速量子密钥分发实验
②  星地量子纠缠分发实验
③  星地量子隐形传态实验
【多选题】 量子实验卫星“墨子号”的科学任务包括()。
①  A.星地高速量子密钥分发实验
②  B.星地量子纠缠分发实验
③  C.星地量子隐形传态实验
【单选题】 1970年,“东方红一号”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①  正确
②  错误
【单选题】 我国“东方红一号”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是在哪一年?
①  1961年
②  1966年
③  1967年
④  1970年
【单选题】 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①  A.北斗一号
②  B.神舟一号
③  C.风云一号
④  D.东方红一号
【单选题】 1970年4月24日,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单选 2 分)
①  “嫦娥一号”
②  “嫦娥二号”
③  “东方红一号”
④  “东方红二号”
【判断题】 美国70年代发射了探测太阳边缘的旅行者一号和二号.
① 
② 
随机题目
【多选题】 2018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支持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指导意见》,提出全面实施()。
①  A.河长制
②  B.湖长制
③  C.湾长制
④  D.林长制
【多选题】 《改变我们的世界——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提出了到2030年的17项可持续发展目标包括()。
①  A.在全世界消除一切形式的贫困
②  B.消除饥饿,实现粮食安全,改善营养状况和促进可持续农业
③  C.实现性别平等,增强所有妇女和女童的权能
④  D.为所有人提供水和环境卫生并对其进行可持续管理
【多选题】 物联网可以运用于()等领域。
①  A.政府管理
②  B.公共安全
③  C.安全生产
④  D.环境保护
【多选题】 国土空间的主体功能区包括()。
①  A.优化开发区域
②  B.重点开发区域
③  C.限制开发区域
④  D.禁止开发区域
【多选题】 从人类环境权的主体来看,环境权包括()。
①  A.公民环境权
②  B.法人环境权
③  C.国家环境权
④  D.人类环境权
【多选题】 根据政策类型分类,环境经济政策包括()。
①  A.市场创建手段
②  B.环境税费政策
③  C.金融和资本市场手段
④  D.财政激励手段
【多选题】 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推进在全球面临的困境包括()。
①  A.全球资源紧缺在国家赶超战略面前的困境
②  B.“可持续发展”在“可持续生存”面前的困境
③  C.全球意志在国家意志、“类生存”在“国生存”面前的困境
④  D.人类终极文明在阶段愚昧面前的困境
【多选题】 物联网的关键技术包括()。
①  A.自动识别技术
②  B.传感器技术
③  C.无线通信技术
④  D.有线通信技术
【多选题】 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包括()。
①  A.是转变发展方式、推动经济绿色转型的必然选择
②  B.是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代抉择
③  C.是参与全球治理、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战略举措
④  D.是提高生态环境公共服务水平、促进社会和谐的迫切需要
【多选题】 近40年来,国际社会制定的生态环境类公约包括()。
①  A.《生物多样性公约》
②  B.《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
③  C.《京都议定书》
④  D.《巴黎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