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消耗次数:1】
患者女性,67岁,脑动脉硬化5年,因与家人发生矛盾,突然出现眩晕、枕后痛,呕吐。伴共济失调和眼球震颤,很快出现意识模糊,CT显示高密度影,根据临床特点,判断出血部位
脑干
脑桥
小脑
内囊
蛛网膜下腔
参考答案:
复制
纠错
相关题目
【单选题】 患者,女性,58岁。与家人争吵后突然出现剧烈头痛,恶心、喷射状呕吐,随后意识模糊,急诊入院,CT检查显示呈高密度影,脑膜刺激征阳性,无肢体瘫痪,患者初步的诊断是
①  脑出血
②  脑血栓形成
③  脑梗死
④  蛛网膜下腔出血
⑤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单选题】 患者女性。60岁。突然出现剧烈头痛,伴有喷射性呕吐。很快出现意识模糊,且脑膜刺激征阳性,此患者可能的诊断是
①  脑出血
②  脑栓塞
③  蛛网膜下腔出血
④  脑血栓形成
⑤  脑梗死
【单选题】 患者女性,58岁,高血压10年,因情绪激动后出现剧烈头痛,呕吐,测血压220/110mmHg,意识障碍,大小便失禁,CT显示高密度影,最恰当的护理措施是
①  发病1~12小时内避免搬动患者,患者侧卧位,头部稍抬高
②  发病12~24小时内避免搬动患者,患者侧卧位,头部稍抬高
③  发病24~48小时内避免搬动患者,患者侧卧位,头部稍抬高
④  发病48~72小时内避免搬动患者,患者侧卧位,头部稍抬高
⑤  发病72~96小时内避免搬动患者。患者侧卧位,头部稍抬高
【单选题】 蛛网膜下腔位于( )。
①  硬脊膜与骨膜之间
②  蛛网膜与硬脊膜之间
③  软脊膜与蛛网膜之间
④  硬脊膜与软脊膜之间
【单选题】 蛛网膜下腔位于( )。
①  硬脊膜与骨膜之间
②  蛛网膜与硬脊膜之间
③  软脊膜与蛛网膜之间
④  硬脊膜与软脊膜之间
【单选题】 对于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采取降压治疗的前提是()。
①  收缩压>140mmHg
②  收缩压>180mmHg
③  收缩压>120mmHg
④  收缩压>160mmHg
⑤  收缩压>200mmHg
【单选题】 血管周围间隙与蛛网膜下腔的关系?
①  不直接与蛛网膜下腔贯通
②  直接与蛛网膜下腔贯通
③  与蛛网膜下腔一体
④  两者关系不明确
【单选题】 引起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常见原因
①  脑脓肿
②  海绵状血管瘤
③  脑炎
④  脑外伤
⑤  脑动脉瘤
【单选题】 脑出血根据出血部位不同,又分为壳核出血、丘脑出血、脑叶出血、脑桥出血、小脑出血。( )
① 
② 
【单选题】 下列关于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描述错误的是()
①  起病急骤、炸裂样头痛、恶心及喷射性呕吐
②  头痛与脑膜刺激征2~3天后逐渐减轻或消失
③  老年人意识障碍较重,头痛、脑膜刺激征可不典型
④  儿童少年以血管畸形破裂多见
⑤  青壮年以脑动脉瘤破裂多见
随机题目
【单选题】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是以( )为出发点培养儿童的完整人格
①  科学素质
②  科学知识
③  科学技术
④  科学领域
【单选题】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是以科学素质为出发点培养儿童的( )
①  科学情感
②  完整人格
③  学习态度
④  规范行为
【单选题】 “做中学”的出生地是( )“动手做”
①  英国
②  德国
③  美国
④  日本
【单选题】 1959年( )提出了“发现法”教育
①  蒙台梭利
②  皮亚杰
③  加德纳
④  布鲁纳
【单选题】 我国的做中学是从( )国引进的
① 
② 
③ 
④ 
【单选题】 ( )是国家教育部、科学技术协会共同倡导、发起和推动的,旨在促进我国幼儿园、小学科学教育发展,实现素质教育目标的一个科学教育项目
①  “做中学”
②  “学中做”
③  “动手做”
④  “动手和面团吧”
【单选题】 在幼儿园直接运用最多的是( )方法
①  探究性教学
②  STS教育
③  生命教育
④  做中学
【单选题】 下列哪种不是具有代表性的课程定义( )
①  课程即科目
②  课程即经验
③  课程即目标
④  课程即知识
【单选题】 一元化课程是一种( )课程
①  主流中心的
②  辅助指导的
③  综合的
④  儿童中心的
【单选题】 幼儿园课程与其他各级各类课程的共同点是( )
①  关注知识结构和知识特点
②  关注社会文化和知识性质
③  关注知识内容和知识目标
④  关注课程结构和课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