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消耗次数:1】
我国现行《宪法》自颁布后,共进行了____次修改。
2
3
4
5
参考答案:
复制
纠错
相关题目
【单选题】 我国现行《宪法》自颁布后,共进行了()次修改。
①  2
②  3
③  4
【单选题】 建国以后,我国共进行了()次机构改革。
①  A.10
②  B.11
③  C.12
④  D.13
【单选题】 我国以宪法修正案的方式对现行宪法序言和部分条文已经进行了()。
①  二次修改
②  三次修改
③  四次修改
④  五次修改
【判断题】 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1982年通过的,已经进行了两次修改。
①  正确
②  错误
【多选题】 1982年宪法通过以后,全国人大对其进行了部分修改,其修改时间分别是()。
①  1988年
②  1993年
③  1996年
④  1999年
【单选题】 建国以来,我国先后进行了( )次全国性的营养调查。
①  2
②  3
③  4
④  5
⑤  6
【多选题】 我国现行宪法规定,宪法的修改由( )
①  全国人大常委会提议
②  或者五分之一以上的全国人大代表提议
③  或者三分之二以上的全国人大代表提议
④  并由全国人大全体代表的三分之二以上的多数通过
【单选题】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进行了()次课程改革。
① 
② 
③ 
④ 
【单选题】 在Word 2016 的编辑状态,连续进行了两次 “插入”操作,当单击一次“撤消”按钮后( )。
①  将两次插入的内容全部取消
②  将第一次插入的内容取消
③  将第二次插入的内容取消
④  两次插入的内容都不取消
【单选题】 在Word 的编辑状态下,连续进行了两次“插入”操作,当单击一次“撤消”按钮后( )。
①  将两次插入的内容全部取消  
②  将第一次插入的内容全部取消
③  将第二次插入的内容全部取消
④  两次插入的内容都不被取消
随机题目
【单选题】 党的十九大提出,要着力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
①  A.人力资源
②  B.生态环境
③  C.绿色发展
④  D.政治制度
【单选题】 乡村振兴是包括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的全面振兴。
①  A.组织振兴
②  B.政治振兴
③  C.金融振兴
④  D.市场振兴
【判断题】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供给质量满足需要,使供给能力更好满足广大人民日益增长、不断升级和个性化的物质文化和生态环境需要。
①  正确
②  错误
【判断题】 现代化经济体系,是由社会经济活动各个环节、各个层面、各个领域的相互关系和内在联系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
①  正确
②  错误
【判断题】 2016年4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提出,一个互联网企业即便规模再大、市值再高,如果核心元器件严重依赖外国,供应链的“命门”掌握在别人手里,那就好比在别人的墙基上砌房子,再大再漂亮也可能经不起风雨,甚至会不堪一击。
①  正确
②  错误
【判断题】 2014年5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提出,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增强信心,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
①  正确
②  错误
【判断题】 2018年12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表示,党的十九大对我国发展提出了更高的奋斗目标,形成了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基本实现现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安排,发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最强音。
①  正确
②  错误
【判断题】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强调,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不仅是维护内外资企业合法权益的需要,更是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
①  正确
②  错误
【判断题】 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思维能力中,底线思维是指凡事从坏处准备,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做到有备无患、遇事不慌,牢牢把握主动权。
①  正确
②  错误
【判断题】 供给侧管理,重在解决总量性问题,注重短期调控,主要通过优化要素配置和调整生产结构来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进而推动经济增长。
①  正确
②  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