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消耗次数:1】
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下面表述正确的是( )。
视听资料不能单独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依据
复制品、照片、副本、节录本不能作为认定事实的根据
法院对单位和个人提出的证明文书应当作为认定事实的根据
当事人对自己提出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
参考答案:
复制
纠错
相关题目
【单选题】 下列证据可以单独作为认定案件事实依据的是:
①  无法与原件、原物核对的复制件或复制品。
②  未成年人所作的与其年龄和智力状况相适应的证言。
③  难以识别是否经过修改的视听资料。
④  经过一方改动,对方当事人不予认可的证据材料
【单选题】 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下列不可以作为证人的是( )
①  未成年人
②  不能正确表达意志的人
③  与案件有利害关系的人
④  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
【多选题】 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起诉必须符合的条件有
①  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②  有明确的被告
③  有具体的诉讼请求
④  有具体的事实、理由
⑤  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
【单选题】 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下列哪个表述是错误的??
①  因涉外不动产纠纷提起的诉讼,由不动产所在地法院管辖
②  适用督促程序的案件不论数额大小均由基层法院管辖
③  因继承遗产纠纷提起的诉讼,如果遗产中有不动产,则该不动产所在地法院有管辖权
④  合同纠纷可由当事人约定有关法院管辖
【判断题】 视听资料不能作为行政诉讼的证据。
①  正确
②  错误
【多选题】 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我国法院在接受委托协助执行外国法院判决时,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①  先要承认其效力,然后才交付执行
②  对外国法院判决只进行形式性审查
③  采取判决的方式承认效力,执行令的方式交付执行
④  依照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的程序执行
【多选题】 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和有关条约的规定,外国法院向位于我国领域内的当事人送达司法文书和司法外文书时,下列( )属于不得采用的送达方式?
①  外交途径送达
②  通过外交人员或领事向非派遣国国民送达
③  邮寄直接送达
④  司法程序中的利害关系人直接通过我国司法人员送达
【多选题】 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下列情形人民法院可以延期审理的有( )
①  甲诉乙要求给付赡养费,在开庭审理当天甲因航班临时取消不能出庭
②  甲诉乙要求给付赡养费,在开庭审理当天乙因觉得理亏未敢出庭
③  甲公司诉乙公司要求给付违约金,在开庭审理过程中,甲公司发现乙公司负责人与审判长是好朋友,遂提出回避申请
④  甲公司诉乙公司要求给付违约金,在开庭审理过程中,双方对一书证发生争议,要求进行笔迹鉴定
【单选题】 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都规定:人民法院审理案件,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这些规定属于( )。
①  法律规范
②  法律原则
③  法律概念
④  法律技术性规定
【多选题】 <p>根据我国仲裁法和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出现下列()情形时,人民法院对仲裁裁决不予执行。</p>
①  载有仲裁条款的合同被确认无效
②  一方当事人申请执行裁决,另一方当事人申请撤销仲裁裁决
③  仲裁裁决书认定事实的主要证据不足
④  仲裁庭的组成违反法定程序
⑤  没有达成仲裁协议
随机题目
【单选题】 1890年,美国个性心理学家?发表了《心理测验与测量》的论文,介绍了他编制的第一套心理测验试题,并用这套试题测量了哥伦比亚大学的学生,使测验走出实验室直接应用于实际。
①  西蒙
②  瑟斯顿
③  卡特尔
④  哈特威
【单选题】 素质的第一特性是它的?。它是个体行为发展与事业成功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它说明了素质开发的必要性。
①  可塑性
②  可靠性
③  差异性
④  原有基础作用性
【多选题】 从测验反应的场所来看,心理测验有?
①  一般测验
②  特殊测验
③  情境测验
④  观察评定测验
⑤  讨论评定测验
【多选题】 面试技巧主要包括?。
① 
② 
③ 
④ 
⑤ 
【单选题】 题目的覆盖面问题主要体现在?
①  看题目的标准化
②  看所出试题是否具有代表性
③  看题目的公平性
④  看题目的正确性
【单选题】 罗夏墨迹测验是谁编制的?。
①  卡特尔
②  莫利金
③  罗夏
④  郝兹威
【单选题】 ?是指测评结果对所测素质反映的真实程度。
①  效度
②  信度
③  关联效度
④  内容效度
【单选题】 测评结果反映所测素质的准确性,是指?。
①  信度
②  再测信度
③  复本信度
④  区分度
【单选题】 结构效度,也叫?,在素质测评中,它是人们最关心的一种效度,这是由素质测评的间接性决定的。
①  构造效度
②  构想效度
③  内容效度
④  一般效度
【单选题】 ( )误差,是指因为测评者既不愿把被测评得过高,也不愿评得过差而过于集中在中间分数段而产生的误差。
①  类己效应
②  晕轮效应
③  趋中心理效应
④  对比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