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题】【消耗次数:1】
汛前检查要求在每年的4月15日之前开展两次。
正确
错误
参考答案:
复制
纠错
相关题目
【判断题】 工程检查中的定期检查分汛前和汛后两大子类,15个管理事项。
①  正确
②  错误
【判断题】 灌区每年组织六次定期检查,分别在2月、4月、6月、8月、10月、12月完成。
①  正确
②  错误
【判断题】 国家宪法日是每年的11月4日。
①  正确
②  错误
【简答题】 每年的4月22日是[填空]。
【判断题】 活期储蓄存款,每年结息一次,结息日为每年的6月30日。
①  正确
②  错误
【判断题】 泵站工程每年汛前、汛后应进行一次全面安全检查。非汛期的全面巡查每月不少于3次,汛期的全面巡查每周不少于2次。
①  正确
②  错误
【单选题】 ( )就是采用两次搅拌面团,两次发酵的工艺方法。
①  快速发酵
②  直接发酵
③  间接发酵
④  同速发酵
【判断题】 我国从2016年开始,将每年的12月4日定为国家宪法日。。
①  正确
②  错误
【单选题】 投两次骰子,两次至少有一次出现6,且两次骰子的点数之和为偶数的概率为
①  1/9
②  5/36
③  1/6
④  7/36
【判断题】 将一枚均匀骰子连掷两次,则两次点数中最大点数不超过3的概率为1/4.
①  正确
②  错误
随机题目
【判断题】 中国脱贫攻坚不仅成为了中国特色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生动写照,而且也成为了全球反贫困事业的亮丽风景。(  )
① 
② 
【判断题】 农村生产发展能力的提升与贫困人口发展没有直接关系。(  )
① 
② 
【判断题】 1994年3月,国务院制定发布《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简称“八七扶贫计划”),明确提出用7年时间(从1994年到2000年)解决当时全国农村8000万贫困人口温饱问题。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二个有明确目标、明确对象、明确措施和明确期限的国家扶贫开发行动纲领。(  )
① 
② 
【判断题】 面对经济发展带动减贫效益递减的现实,贫困人口插花分布、多维贫困凸显等结构性特征,面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目标的历史性任务,已有的开发式扶贫模式亟需完善、调整与选择,中国扶贫思想与理论期待创新与超越。(  )
① 
② 
【判断题】 中国有历史悠久的济贫传统,孕育了深厚的扶贫济困思想。(  )
① 
② 
【判断题】 习近平扶贫思想的根本来源不是马克思主义的贫困与反贫困思想。(  )
① 
② 
【判断题】 脱贫致富终究要靠贫困群众用自己的辛勤劳动来实现。(  )
① 
② 
【判断题】 以习近平扶贫思想为指导,按照十九大报告的部署打好脱贫攻坚战,不仅要解决贫困人口脱贫、贫困县脱贫摘帽,解决区域性贫困,而且要在干部作风转变、乡村治理能力提高、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等方面做出贡献。(  )
① 
② 
【判断题】 在中国扶贫开发事业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关键时期,脱贫攻坚越往后,难度越大,任务越艰巨。(  )
① 
② 
【判断题】 精准扶贫与贫困人口脱贫发展需求相衔接,意味着在贫困干预中要做到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和措施到户精准,以实现精准帮扶。(  )
① 
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