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选题】【消耗次数:1】
“十三五”时期,我国大数据产业发展成效表现在哪些方面?()
产业链初步形成
专业人才全球第一
政策体系逐步完善
生态体系持续优化
产业基础日益巩固
参考答案:
复制
纠错
相关题目
【多选题】 “十三五” 时期我国大数据产业取得了重要突破,但仍然存在一些制约因素,具体表现在()。
①  技术支撑不够强
②  法律规范不完善
③  市场体系不健全
④  安全机制不完善
⑤  社会认识不到位
【多选题】 “十三五”时期,我国乡村振兴实现良好开局,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①  农民收入水平大幅提高
②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
③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
④  决战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
⑤  农村改革纵深推进
【多选题】 以下哪些环节属于大数据产业链?
①  A.数据采集
②  B.数据存储
③  C.数据加工
④  D.数据分析
【多选题】 根据本讲,《关于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形成了较为完备的配套政策体系,主要表现在()。。
①  国务院出台4项配套政策
②  各部委出台24项配套措施
③  地方配套政策全面出台
④  国务院出台24项配套政策
⑤  各地方政府出台24项配套措施
【判断题】 在产业发展领域,大数据加速了产业优化升级的步伐。
①  正确
②  错误
【单选题】 从国内循环与国际大循环关系看,我国重要产业多采取融入全球产业链的模式,参与全球经济大循环,且处于全球产业链的()。
①  A.中高端
②  B.中高端
③  C.中低端
④  D.高端
【单选题】 在产业结构中,整个产业体系赖以发展的基础是()。
①  A.战略产业
②  B.基础产业
③  C.主导产业
④  D.高科技产业
【判断题】 从国内循环与国际大循环关系看,我国重要产业多采取融入全球产业链的模式,参与全球经济大循环,且处于全球产业链的中高端。
① 
② 
【多选题】 未来全球的产业链呈现出()发展趋势。
①  单一化
②  本土化
③  分散化
④  多元化
⑤  区域化
【多选题】 到2025年,( )的“互联网+”产业生态体系基本完善,“互联网+”新经济形态初步形成。
①  网络化
②  智能化
③  合作化
④  服务化
⑤  协同化
随机题目
【多选题】 衡量一项会计信息是否具有相关性,主要体现在该信息是否具有( )。
①  预测价值
②  反馈价值
③  谨慎性
④  可靠性
⑤  中立性
【单选题】 小规模纳税企业购进存货所发生的进项增值税,正确的核算方法是( )。
①  计入存货成本
②  计入管理费用
③  计入销售费用
④  作为进项税单独核算
【单选题】 某批发商业企业采用毛利率法对存货计价,第一季度的针织品实际毛利率30%,5月1日该存货成本1 800万元,5月购入该存货成本4 200万元,销售商品收入4 500万元,销售退回与折让合计450万元。则5月末该存货结存成本为( )万元。
①  3 165    
②  2 850  
③  1 950    
④  3 300
【判断题】 被审计单位的风险评估过程包括识别与财务报告相关的经营风险,以及针对这些风险所采取的措施。
①  正确
②  错误
【单选题】 在财务报表重大错报风险的评估过程中,注册会计师识别的重大错报风险与财务报表整体广泛相关,进而影响多项认定,则属于( )的重大错报风险。
①  某类交易、账户余额的认定层次
②  财务报表层次
③  认定层次
④  列报层次
【单选题】 审计的最基本职能是( )。
①  经济监督
②  经济鉴证
③  经济评价
④  建设性
【单选题】 以下事项中,( )既可能导致注册会计师出具保留意见,又可能导致否定意见,但一般不导致无法表示意见。
①  审计范围受到客观条件的局部重要限制
②  被审计单位的律师拒绝对注册会计师的询问作必要的答复
③  被审计单位严重限制了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范围
④  被审计单位对重大事项的处理不符合国家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
【单选题】 如果注册会计师发现被审计单位有总金额超过重要性水平、账龄长达3年的应收账款,且被审计单位对此进行了适当的披露,则这部分应收账款的收回与否导致对被审计单位的持续经营假设合理性产生重大影响时,注册会计师应当( )。
①  发表保留意见
②  发表无法表示意见
③  在意见段后增设强调事项段
④  出具否定意见
【单选题】 甲会计师事务所于2009年2月15日对A公司2008年度财务报表完成了审计工作并出具了审计报告,该审计报告副本作为审计档案应( )。
①  至少保存至2010.2.15
②  至少保存至2019.2.15
③  至少保存至2029.2.15
④  长期保存
【单选题】 ( )设定了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基调,影响员工对内部控制的认识和态度。
①  控制活动
②  控制监督
③  控制环境
④  控制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