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题】【消耗次数:1】
“七普”数据显示,我国人口受教育水平明显提高,15岁及以上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从2010年的9.08年提高至9.91年。()
正确
错误
参考答案:
复制
纠错
相关题目
【单选题】 “七普”数据显示,我国人口受教育水平明显提高,劳动年龄人口中,高中及以上受教育程度的人口达3.85亿人,占比为(),比2010年提高了12.8个百分点。
①  35.79%
②  43.79%
③  55.79%
④  60.79%
【判断题】 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十四五”时期,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要提高到12.3年。
①  正确
②  错误
【判断题】 “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十四五”时期,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要达到11.3年。
①  正确
②  错误
【单选题】 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给一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影响是巨大的。世界银行相关研究表明,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每增加1年,国内生产总值就会增加()。
①  5%
②  7%
③  9%
④  10%
【单选题】 我国公民有受教育的( )。
①  权力
②  责任
③  要求
④  权利和义务
【多选题】 以下哪几项属于受教育权的内容( )
①  入学权
②  享受教育教学资源权
③  获得评价权
④  教育机会平等权
【判断题】 “七普”数据显示,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在不断加深,预计2035年前后会进入老龄化重度阶段,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比超过30%。()
①  正确
②  错误
【判断题】 3-6岁儿童受教育的主要场所是家庭。
①  正确
②  错误
【单选题】 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共同的客体是
①  教育目的
②  教育方法
③  教育手段
④  教育内容
【单选题】 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规定,消费者享有受教育权,其受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消费知识教育和()教育。
①  选购商品的方法
②  公平交易的知识
③  合理使用消费品的知识
④  消费者保护方面的知识
随机题目
【单选题】 人格初步形成的时期是
①  A. 少年期
②  B. 少年前期
③  C. 少年后期
④  D. 青年期
【判断题】 心理发育障碍性问题行为需家长和老师长期的教育指导才能得以改善。
①  正确
②  错误
【判断题】 代币制的最终目标是慢慢消除幼儿的某个问题行为,使正确行为成为一种自然自发地状态,而不是让幼儿获得尽可能多的代币。
①  正确
②  错误
【判断题】 行为过度指人们所期望的行为在不适宜的情境中发生,但在适宜的条件下却不发生。
①  正确
②  错误
【判断题】 脱敏治疗要在一个相对安全和宽松的环境下进行,同时教儿童一些自我放松的方法。
①  正确
②  错误
【判断题】 品德性问题行为一般需要特殊的教育训练和专业指导才能克服。
①  正确
②  错误
【判断题】 具有问题行为的幼儿,通常会发生社会适应困难,无法从事学习活动和接受正常教育。
①  正确
②  错误
【判断题】 行为不足指某些行为在该幼儿身上很少发生或从不发生。
①  正确
②  错误
【判断题】 从问题行为的内容来分有四类,分别是发育过程中的问题行为,心理发育障碍性问题行为、品德性问题行为和心理性问题行为。
①  正确
②  错误
【判断题】 行为不恰当指某一类行为发生次数太多或持续时间过长,反应过于强烈。
①  正确
②  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