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题】【消耗次数:1】
“文化大革命”是林彪、“四人帮”发动和领导的。
正确
错误
参考答案:
复制
纠错
相关题目
【多选题】 “文化大革命”期间,中国共产党粉碎林彪和“四人帮”两个反革命集团分别是在()。
①  A.1971年
②  B.1972年
③  C.1975年
④  D.1976年
【单选题】 1976年10月,中共中央采取断然措施,一举粉碎“四人帮”,结束了长达十年之久的“文化大革命”。文中的“四人帮”是指( )。
①  江青、王洪文、张春桥、关锋
②  江青、王洪文、张春桥、姚文元
③  江青、陈伯达、张春桥、姚文元
④  江青、王洪文、王力、姚文元
【单选题】 “文化大革命”给党和国家带来深重的灾难。针对“文化大革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  “文化大革命”的发动深得民心
②  “四人帮”积极抵制“文化大革命”
③  始终受到老一辈革命家大力支持
④  1966年夏天,“文化大革命”全面发动
【多选题】 根据本课程,下面属于粉碎四人帮以后党做的工作的是()
①  揭批四人帮
②  否定文化大革命
③  真理标准讨论
④  开展政治斗争
⑤  平反冤假错案
【单选题】 毛泽东发动“文化大革命”的导火线是?
①  《炮打司令部—我的第一张大字报》
②  五一六通知
③  《评新编历史剧》
④  《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
【单选题】 毛泽东发动“文化大革命”的导火线是( )
①  《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
②  五·一六通知
③  《炮打司令部——我的第一张大字报》
④  《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
【多选题】 毛泽东发动“文化大革命”的主观愿望是( )。
①  抵御帝国主义的“和平演变”
②  防止国内资本主义复辟
③  消除官僚主义和特权思想
④  推动群众参与国家事务的监督管理
【单选题】 粉碎“四人帮”是在哪一年?
①  A.1975年
②  B.1976年
③  C.1977年
④  D.1978年
【单选题】 毛泽东发动“文化大革命”的导火线是
①  《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的发表
②  “二十三条”的发表
③  “五一六通知”的发表
④  《炮打司令部—我的一张大字报》的发表
【单选题】 毛泽东发动文化大革命的主要理论基础是( )。
①  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
②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
③  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
④  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理论
随机题目
【单选题】 要求学生分辨勇敢和鲁莽、谦让和退缩是刺激的( )。
①  获得
②  消退
③  泛化
④  分化
【单选题】 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有利于改善同伴关系的课堂目标结构类型是( )。
①  竞争型
②  合作型
③  个体化型
④  放任型
【单选题】 按照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观点,学会陈述观念是学习了( )。
①  智慧技能
②  认知策略
③  言语信息
④  动作技能
【单选题】 分配学生座位时,教师最需要关注的应该是( )。
①  对人际关系的影响
②  减少课堂混乱
③  听课的效果
④  家长的意见
【单选题】 受过去经验和习惯的影响而产生的心理活动的准备状态是( )。
①  定势
②  定义
③  变式
④  同化
【单选题】 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在动机结构中所占的比重并非一成不变。在( )附属内驱力最为突出。
①  儿童早期
②  少年期
③  青年初期
④  成年期
【单选题】 自我形象受到空前关注是在( )。
①  小学阶段
②  初中阶段
③  高中阶段
④  大学阶段
【单选题】 选拔性考试一般是典型的( )。
①  学能测验
②  成就测验
③  标准参照测验
④  常模参照测验
【单选题】 经过评价当前的问题状态后,限于条件,不是去直接缩小,而是去增加这一状态与目标状态的差异,经过迂回前进,最终达到解决问题的总目标,这种解决问题的方法称为( )。
①  手段—目的分析法
②  逆向工作法
③  爬山法
④  算法
【多选题】 教育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是( )。
①  观察法
②  教育经验总结法
③  产品分析法
④  实验法
⑤  访谈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