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选题】【消耗次数:1】
1937年2月10日,中共中央致电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提出如果国民党将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等五项要求定为国策,共产党愿意实行四项保证,包括( )。
停止武力推翻国民党政府的方针
苏维埃政府改名为中华民国特区政府,红军改名为国民革命军
特区实行彻底的民主制度
停止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
参考答案:
复制
纠错
相关题目
【多选题】 . 1937年2月10日,为促进国共两党合作的实现,中共中央致电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提出五项要求,如果国民党将五项要求定为国策,中国共产党愿意作出保证,有( )。
①  A.实行停止武力推翻国民党政府的方针
②  B.工农政府改名为中华民国特区政府,红军改名为国民革命军
③  C.特区实行彻底民主制度
④  D.停止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坚决执行抗日统一战线的共同纲领。
【多选题】 中共中央致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电提出在国民党定五项要求为国策的前提下实行的保证是( )。
①  停止武力推翻国民党政府的方针
②  苏维埃政府改名为中华民国特区政府,红军改名为国民革命军
③  特区实行彻底的民主制度
④  停止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
【单选题】 抗战胜利后,国民党蒋介石政府愿意与中共进行和谈的原因不包括( )。
①  掩盖其要发动内战的真实目的
②  得到美国政府的支持
③  惧怕共产党的军队和群众力量
④  规避发动内战的责任
【单选题】 1939年1月,国民党确定“消极抗日,积极反共”政策的会议( )。
①  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
②  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
③  国民党五届六中全会
④  国民党临时全国代表大会
【单选题】 1939 年 1 月,国民党确定“消极抗日,积极反共”政策的会议?
①  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
②  国民党五届六中全会
③  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
④  国民党临时全国代表大会
【多选题】 “我们希望社会上的革命分子,大家都集中到国民党,使国民革命运动得以迅速实现,同时希望中国国民党断然抛弃依赖外国及专力军事两个旧观念……以树立国民革命之真正领袖地位。”上述中共三大宣言内容反映出中国共产党( )。
①  认为国民党是一个革命政党
②  承认国民党在革命中的领导地位
③  希望改组国民党
④  放弃了对民主革命的领导权
【单选题】 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南京国民党政府的性质是( )
①  资产阶级政权
②  小资产阶级政权
③  大地主大资产阶级政权
④  封建君主专制政权
【单选题】 国民党一大确立的革命政策是?
①  三民主义政策
②  反帝反封建政策
③  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
④  共产党民主革命政策
【多选题】 国民党政权建立后,采用( )等手段,疯狂镇压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国民运动。
①  颁布法律法规
②  建立保甲制度
③  强化特务组织
④  发动军事“会剿”
【单选题】 全面内战爆发的标志是国民党( )。
①  撕毁《双十协定》
②  进攻中原解放区
③  进攻上党地区
④  撕毁停战协定
随机题目
【单选题】 调整平等主体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以及公民和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是( )。
①  民法
②  商法
③  经济法
④  行政法
【单选题】 理想的四种类型中,( )是核心和最根本的理想。
①  社会政治理想
②  生活理想
③  道德理想
④  职业理想
【单选题】 间歇性的精神病人在( )的时候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①  发病
②  住院治疗
③  精神正常
④  无人监护
【单选题】 理想与现实本来就是一对矛盾,它们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对立性体现在()
①  理想是“应然”的,现实是“实然”的
②  理想是未来的现实,现实是理想的基础
③  理想包含现实,现实包含理想因素
④  在一定条件下现实必定要转化为现实
【单选题】 理想的追求和实现是一个()
①  坐享其成的过程
②  信手拈来的过程
③  纵情享乐的过程
④  艰苦奋斗的过程
【单选题】 处于核心地位的理想类型
①  生活
②  社会理想
③  道德理想
④  职业理想
【单选题】 人们在公共的领域、公有的环境、公用的场所中,彼此开放透明,且相互关联的共同活动,被称为 ( ) 。
①  公共领域
②  公共场所
③  公共秩序
④  公共生活
【单选题】 人生观是()的反应。
①  自我认识
②  政治关系
③  社会存在
④  自然条件
【单选题】 下列选项中,对集体主义原则的错误理解是 ( ) 。
①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必须以集体主义为原则
②  集体主义原则与小团体主义和本位主义是一致的
③  集体主义原则是指导人们行为选择的主导性原则
④  集体主义原则的根本思想是正确处理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关系
【单选题】 法律解释可分为正式解释和非正式解释,非正式解释对法律适用有参考价值,但不具有法律约束力。下列属于非正式解释的是( )。
①  最高人民法院的审判解释
②  全国人大常委会的法律解释
③  国务院对有关行政法规的解释
④  中国法学会在法学研究中的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