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选题】【消耗次数:1】
日军在1938年10月占领广州、武汉后,开始实施的对华策略是( )。
以华治华
以战养战
速战速决
持久战
参考答案:
复制
纠错
相关题目
【多选题】 日军在1938年10月占领广州、武汉后,开始实施的对华策略是( )。
①  以华制华
②  以战养战
③  速战速决
④  持久战
【单选题】 1938年10月广州武汉失守后,中国抗日战争进入的阶段是()
①  战略防御阶段
②  战略相持阶段
③  战略反攻阶段
④  战略决战阶段
【多选题】 1938年5月至6月间,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论述的中日矛盾双方的特点是( )。
①  敌强我弱
②  敌小国我大国
③  敌退步我进步
④  敌寡助我多助
【判断题】 1938年3月10日在武汉成立中国战时儿童保育会,抢救培育民族后代。
①  正确
②  错误
【单选题】 .1938年3月,李宗仁领导的第五战区歼灭日军万余人,取得大捷的作战是( )
①  A.淞沪会议
②  B.长沙会战
③  C.台儿庄会议
④  D.平型关战役
【判断题】 坚决打赢反腐败斗争攻坚战持久战。()。
①  正确
②  错误
【单选题】 《论持久战》是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关于中国抗日战争方针的军事政治著作,《论持久战》中的内容不包括( )。
①  A.第一个阶段,是敌之战略进攻、我之战略防御的时期
②  B.抗日战争是持久战,最后的胜利是中国的
③  C.第二个阶段,是我之战略保守、敌之准备反攻的时期
④  29.重庆谈判讨论的主要问题是( )。
【判断题】 以1988年《十五岁出门远行》发表为标志,余华正式开始了先锋小说的创作阶段。
①  正确
②  错误
【单选题】 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分析交战的中日双方存在着相互矛盾的特点是( )。
①  敌强我弱;敌退步我进步;敌小国我大国;敌寡助我多助
②  抗日战争是持久战,最后胜利是中国的
③  战争要经过战略防御、战略相持、战略反攻三个阶段
④  中国是正义战争,日本是侵略战争
【判断题】 1938年在武汉成立了“中国战时儿童保育会”。
①  正确
②  错误
随机题目
【单选题】 处理破伤风的伤口时,不正确的措施为( )
①  彻底清创
②  清除坏死组织和异物
③  反复过氧化氢冲洗伤口
④  伤口应尽量予以缝合
⑤  用1%高锰酸钾湿敷
【单选题】 深部脓肿的主要诊断依据是( )
①  局部皮肤潮红
②  局部有波动感
③  局部压痛明显
④  试验穿刺抽到脓液
⑤  有全身症状
【单选题】 关于革兰染色阳性细菌脓毒症的临床特点,不包括( )
①  可有或无寒战,发热呈稽留热或驰张热
②  常有皮疹、腹泻、呕吐
③  易并发心肌炎
④  感染性休克发生早,血压下降快
⑤  可发现转移性脓肿
【单选题】 破伤风的潜伏期通常为( )
①  1~5天
②  6~12天
③  1个月
④  2~3个月
⑤  3周左右
【单选题】 破伤风最早出现并有诊断意义的症状是( )
①  苦笑面容
②  张口困难
③  角弓反张
④  腹肌紧张
⑤  颈项强直
【单选题】 有关神经纤维腺瘤,下列错误的是( )
①  肿瘤常多发,沿神经干分布
②  为良性,极少复发
③  手术时必须切除囊壁,否则易复发
④  皮肤常有色素沉着
⑤  肿瘤大小不一。
【单选题】 皮脂囊肿是( )
①  囊性畸胎瘤,浅表者好发于眉梢或颅骨骨缝处,可与颅内交通呈哑铃状
②  皮脂腺排泄受阻所致潴留性囊肿,多见于头面及背部
③  不明显的外伤致表皮基底细胞层进入皮下生长而成的囊肿。
④  由浅表滑囊经慢性劳损诱致,多见于手腕、足背肌腱
⑤  良性肿瘤
【单选题】 皮样囊肿为( )
①  囊性畸胎瘤,浅表者好发于眉梢或颅骨骨缝处,可与颅内交通呈哑铃状
②  皮脂腺排泄受阻所致潴留性囊肿,多见于头面及背部
③  不明显的外伤致表皮基底细胞层进入皮下生长而成的囊肿。
④  非真性肿瘤,由浅表滑囊经慢性劳损诱致,多见于关节部位
⑤  交界性肿瘤
【单选题】 毛细血管瘤的特征,下列不正确的是( )
①  大多为错构瘤
②  外观常见蜿蜒的血管
③  境界分明,压之褪色,松手后恢复红色。
④  多见于婴儿,大多为女性。
⑤  多于一年内停止生长或消退
【单选题】 关于皮肤癌的特点,正确的叙述为( )
①  基底细胞癌呈浸润性生长,多有血道或淋巴道转移
②  基底细胞癌好发于头面,如鼻梁旁、眼睫等处,从不发生于下肢
③  鳞状细胞癌早期可呈溃疡状,但很少有淋巴道转移
④  鳞状细胞癌对放疗敏感,故容易根治
⑤  鳞状细胞癌以手术治疗为主,区域淋巴结应清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