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题】【消耗次数:1】
1927年7月大革命失败到1935年遵义会议召开之前,“左”倾错误先后三次在党中央的领导机关取得了统治地位。
正确
错误
参考答案:
复制
纠错
相关题目
【判断题】 1927年7月大革命失败到1935年遵义会议召开之前,“左”倾错误先后三次在党中央的领导机关取得了统治地位。( )
①  正确
②  错误
【多选题】 从1927年7月大革命失败到1935年1月遵义会议召开之前,“左”倾错误先后几次在党中央的领导机关取得了统治地位,它们是( )
①  瞿秋白的“左”倾盲动主义
②  李立三的“左”倾冒险主义
③  王明的“左”倾教条主义
④  张国焘的“左”倾冒险主义
【判断题】 1935年1月,遵义会议召开。(单选 2 分)
①  正确
②  错误
【单选题】 在大革命失败的危急时刻,1927年8月,中共在汉口秘密召开的紧急会议是 ( )
①  八七会议
②  古田会议
③  遵义会议
④  洛川会议
【判断题】 遵义会议开始了从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转折。
①  正确
②  错误
【判断题】 右倾机会主义在大革命后期才在中共中央领导机关中占据了统治地位。
①  正确
②  错误
【多选题】 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黔北重镇遵义召开了扩大会议(史称“遵义会议”),会议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定。以下关于“遵义会议”表述正确的是( )
①  会议集中解决了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问题和组织问题
②  会议的一系列重大决策是在共产国际的指导下作出的
③  是党的历史上一次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④  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开始走向成熟
【多选题】 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黔北重镇遵义召开了扩大会议(史称“遵义会议”),会议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定。以下关于“遵义会议”表述正确的是:( )。
①  会议集中解决了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问题和组织问题
②  会议的一系列重大决策是在共产国际的指导下作出的
③  是党的历史上一次生死悠关的转折点
④  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开始走向成熟
【多选题】 1931年1月至1935年1月,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错误给中国革命带来严重危害,其主要错误有( ) 。
①  提出坚决打击富农和“地主不分田,富农分坏田”的主张
②  将反帝反封建与反资产阶级并列
③  集中力量攻打大城市
④  主张“一切经过统一战线”
【多选题】 关于1927年大革命失败的主观原因的表述,正确的是( )。
①  中共在思想理论方面不成熟
②  中共领导人的错误思想
③  中共缺乏阶级斗争的经验
④  放弃武装力量的领导权
随机题目
【判断题】 生物质能最大特点是能够在消费侧直接替代化石能源,非电利用(清洁供热、生物天然气、液体燃料)是其最大优势。
①  正确
②  错误
【判断题】 新时代的中国能源发展,贯彻“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
①  正确
②  错误
【判断题】 与风能、太阳能等其他可再生能源相比,生物质能通过发电、供热、供气、新材料等方式,在工业、农业、交通、建筑、生活等多个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①  正确
②  错误
【判断题】 生物柴油是典型的“绿色能源”,在我国,由于生物柴油的生产原料是废油脂,因此生物柴油生产企业主要涉及废油脂收运、废油脂处置业务。
①  正确
②  错误
【判断题】 植物油、动物油、废餐饮油等原料油与甲醇(或乙醇) 经酯交换反应而得的长链脂肪酸甲(乙)酯。
①  正确
②  错误
【判断题】 针对国家对生物质能源重大需求和生物质能源发展的重大技术需求,生物质能综合利用技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①  正确
②  错误
【判断题】 在外交工作上,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面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成为引领时代潮流和人类前进方向的鲜明旗帜,我国外交在世界大变局中开创新局、在世界乱局中化危为机,我国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显著提升。()。
①  正确
②  错误
【判断题】 在经济建设上,我国经济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国家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跃上新台阶,我国经济迈上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之路。在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上,党不断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向广度和深度进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党和国家事业焕发出新的生机活力。()。
①  正确
②  错误
【多选题】 加强对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领导的方式是()。
①  A.抓紧开展顶层设计
②  B.加强重大问题研究
③  C.着力创新体制机制
④  D.推进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
【多选题】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的推进实施,强予山东重大历史机遇。紧扣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这两个关键,将按照()要求,科学组织实施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
①  A.以水定城
②  B.以水定地
③  C.以水定人
④  D.以水定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