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消耗次数:1】
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是( )。
蔡元培“兼容并包”办学方针的采用
民主与科学口号的提出
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
李大钊发表《庶民的胜利》
参考答案:
复制
纠错
相关题目
【单选题】 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是()
①  蔡元培“兼容并包”办学方针的采用
②  民主与科学口号的提出
③  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
④  李大钊发表《庶民的胜利》
【单选题】 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是___。
①  蔡元培“兼容并包”办学方针的采用
②  民主与科学口号的提出
③  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
④  李大钊发表《庶民的胜利》
【单选题】 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是?
①  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
②  民主与科学口号的提出
③  李大钊发表《庶民的胜利》
④  蔡元培“兼容并包”办学方针的采用
【单选题】 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是()。
①  蔡元培“兼容并包”办学方针的采用
②  民主与科学口号的提出
③  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
④  李大钊发表《庶民的胜利》
【单选题】 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是___。
①  蔡元培“兼容并包”办学方针的采用
②  民主与科学口号的提出
③  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
【单选题】 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是___。
①  蔡元培“兼容并包”办学方针的采用
②  民主与科学口号的提出
③  陈独秀在上海创办《新青年》杂志
【判断题】 陈独秀创办的《青年杂志》拉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
①  正确
②  错误
【单选题】 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是()
①  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
②  民主和科学口号的提出
③  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
④  李大钊发表《庶民的胜利》
【单选题】 ( )是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新文化运动正是以他创办的《新青年》杂志为发轫。
①  陈独秀
②  蔡元培
③  李大钊
④  胡适
【单选题】 ( )是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新文化运动正是以他创办的《新青年》杂志为发轫。
①  陈独秀
②  蔡元培
③  李大钊
④  胡适
随机题目
【单选题】 宽度均为b,基底附加应力均为P0的基础,同一深度处,附加应力数值最大的是( )。
①  方形基础
②  矩形基础
③  条形基础
④  圆形基础(b为直径)
【单选题】 某中心受压条形基础,宽2m,埋深1m,室内外高差0.6m,埋深范围内土的重度=17 kN/m3,若上部结构传来荷载F=400kN/m,基底附加应力P0为( )。
①  203.9kPa
②  205.1kPa
③  209kPa
④  215kPa
【单选题】 地基表面作用着均布的矩形荷载,在矩形的中心点以下,随着深度的增加,地基中的( )。
①  附加应力线性减小,自重应力增大
②  附加应力非线性减小,自重应力增大
③  附加应力不变,自重应力增大
④  附加应力线性增大,自重应力减小
【单选题】 某柱作用于基础顶面的荷载为800kN,从室外地面算起的基础深度为1.5m,室内地面比室外地面高0.3m,基础底面积为4m2,地基土的重度为17kN/m3,则基底压力为( )。
①  229.7kPa
②  230 kPa
③  233 kPa
④  236 kPa
【单选题】 基底附加应力P0作用下,地基中附加应力随深度Z增大而减小,Z的起算点为 ( )。
①  基础底面
②  天然地面
③  室内设计地面
④  室外设计地面
【单选题】 土中自重应力起算点位置为( )。
①  基础底面
②  天然地面
③  室内设计地面
④  室外设计地面
【单选题】 成层土中竖向自重应力沿深度的增大而发生的变化为( )。
①  折线减小
②  折线增大
③  斜线减小
④  斜线增大
【单选题】 计算土中自重应力时,地下水位以下的砂土应采用( )。
①  湿重度
②  饱和重度
③  浮重度
④  天然重度
【单选题】 已知两矩形基础,一宽为2m,长为4m,另一宽为4m,长为8m,若两基础的基底附加压力相等,则两基础角点下附加应力之间的关系是( )。
①  两基础角点下z深度处竖向应力分布相同
②  小尺寸基础角点下z深度处应力与大尺寸基础角点下2z深度处竖向应力相同
③  大尺寸基础角点下z深度处应力与小尺寸基础角点下2z深度处竖向应力相同
④  两基础角点下2z深度处竖向应力分布相同
【单选题】 某场地表层为4m厚的粉质黏土,天然重度γ=18kN/m3,其下为饱和重度γsat=19 kN/m3的很厚的黏土层,地下水位在地表下4m处,,地表以下5m处土的竖向自重应力为( )。
①  91kPa
②  81kPa
③  72kPa
④  41kP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