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消耗次数:1】
我国西部因历史和气候的原因,生态环境较差。在西部大开发过程中,为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首先应考虑()。
A.发展水土保持型生态农业,以保护和改善西部的生态环境
B.控制人口的过快增长,以减轻人类对环境的压力
C.治理严重的水污染,从而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
D.发展乡镇企业,增加收入,以解决经济发展过程中必然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
参考答案:
复制
纠错
相关题目
【单选题】 我国西部历史和气候的原因,导致生态环境较差.为了解决该地区水土流失等生态环境恶化的问题,目前正在有效实施的政策是()。
①  A.封山育林
②  B.南水北调
③  C.退耕还林还草
④  D.发展畜牧业
【单选题】 生态环境保护,是指人类为解决现实或潜在的环境问题,以协调()而采取的各种保护行动总称。
①  A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②  B保护人类生存环境
③  C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④  D以上都是
【单选题】 生态环境保护,是指人类为解决现实或潜在的环境问题,以协调( )而采取的各种保护行动总称。
①  人类与环境关系
②  保护人类生存环境
③  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④  以上都是
【判断题】 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是矛盾对立的关系。
①  正确
②  错误
【单选题】 促进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利用,使旅游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有机融为一体,实现经济、环境和社会的良性循环,这体现了()。
①  A.旅游组织结构的多样性
②  B.旅游科技应用的广泛性
③  C.旅游经济发展的持续性
④  D.旅游区域布局的合理性
【单选题】 ()时期,我国环境污染治理取得显著成效,生态环境保护各项工作取得重要进展,主要目标任务基本完成,是迄今为止生态环境质量改善成效最大、生态环境保护事业发展最好的五年。。
①  “十四五”
②  “十三五”
③  “十二五”
④  “十一五”
【单选题】 我们不能以破坏生态环境,不能以环境污染为代价,来换取发展.
① 
② 
【多选题】 造成中国生态环境问题的原因有()。
①  A.人口众多、资源紧缺
②  B.单位产值能耗高、节能技术不先进
③  C.生态意识落后、环境政策实施不力
④  D.经济发展思路和政绩观存在偏差
【判断题】 坚决摒弃损害甚至破坏生态环境的发展模式和做法,走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有机统一的绿色发展之路。
①  正确
②  错误
【判断题】 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
①  正确
②  错误
随机题目
【单选题】 1992 年的“辜汪会谈”对解决?问题迈出了历史性的重要一步。
①  香港
②  台湾
③  钓鱼岛
④  澳门
【单选题】 1961年我国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主要是为了?
①  克服严重自然灾害
②  巩固“反右倾”斗争的成果
③  解决农副产品供应紧张问题
④  纠正“大跃进”运动的错误
【单选题】 抗日战争中,据不完全统计,中国军民伤亡总数达?
①  1500万人
②  2500万人
③  3500万人
④  4500万人
【单选题】 新中国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是指?
①  1949-1954年
②  1950-1955年
③  1952-1956年
④  1953-1957年
【单选题】 1956年,毛泽东提出的既消灭资本主义,又搞资本主义,被称作?
①  社会主义经济政策
②  资本主义经济政策
③  旧经济政策
④  新经济政策
【判断题】 社会主义制度下的矛盾是人民内部矛盾。
①  正确
②  错误
【判断题】 在抗日战争时期,为了适应抗战的需要,党将土地革命时期的没收封建地主阶级土地的政策改变为“减租减息”政策。
①  正确
②  错误
【多选题】 科学发展观?
①  第一要义是发展
②  核心是以人为本
③  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
④  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单选题】 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全党的指导思想是在?
①  中共十六大
②  中共十五大
③  中共十七大
④  中共十四大
【单选题】 五四运动的直接导火索是?
①  北洋军阀政府的黑暗统治
②  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
③  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④  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