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消耗次数:1】
下列选项中,关于我国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的具体举措,表述不正确的是()。
A.落实“藏粮于地”,加大耕地保护和农田建设力度
B.坚持“藏粮于技”,强化现代种业等科技支撑
C.优化生产布局,减弱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D.加强收储调控,在更高水平上实现粮食供需动态平衡
参考答案:
复制
纠错
相关题目
【单选题】 下列选项中,关于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①  A.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
②  B.牢牢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
③  C.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低标准农田
④  D.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
【判断题】 我国要提高全社会对保障粮食安全极端重要性的认识,推动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稳步提升粮食综合产能,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方面有新担当、新作为。
①  正确
②  错误
【单选题】 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全面落实粮食安全(),牢牢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
①  A.政府责任
②  B.党委责任
③  C.党政同责
④  D.集体责任
【判断题】 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牢牢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①  正确
②  错误
【判断题】 《“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强调,要深入实施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和重要农产品保障战略,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健全辅之以利、辅之以义的保障机制,强化生产、储备、流通产业链供应链建设,构建科学合理、安全高效的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体系,夯实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物质基础。
①  正确
②  错误
【单选题】 下列选项中,有关“粮食安全”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①  A.保障粮食安全,关键在于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
②  B.要牢牢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规范耕地占补平衡
③  C.要建设国家粮食安全产业带,削弱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实施国家黄土地保护工程
④  D.要提高粮食和重要农副产品供给保障能力
【单选题】 下列选项中,有关“粮食安全”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①  保障粮食安全,关键在于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
②  要牢牢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规范耕地占补平衡
③  要建设国家粮食安全产业带,削弱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实施国家黄土地保护工程
④  要提高粮食和重要农副产品供给保障能力
【单选题】 我国作为世界()大粮食生产国和消费国,具备强大的粮食生产能力。
①  A.第一
②  B.#第二
③  C.第三
④  D.第四
【多选题】 通俗地说,粮食安全的根本内涵是粮食( )。
①  A.供得足
②  B.送得到
③  C.买得起
④  D.吃得好
【单选题】 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要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和防止耕地(),牢牢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
①  非粮化
②  非耕化
③  荒漠化
④  污染化
随机题目
【判断题】 从一个栈顶指针为h的链栈中删除一个结点时,用x保存被删结点的值,可执行x=h-和h=h-。(结点的指针域为next) 。
①  正确
②  错误
【判断题】 数据的物理结构与数据的逻辑结构无关。
①  正确
②  错误
【单选题】 元素1,3,5,7按顺序依次入队列,按该队列的出队序列进栈,该栈的可能输出序列是( )(进栈出栈可以交替进行)。
①  A.7,5,1,3
②  B.7,3,1,5
③  C.5,1,3,7
④  D.7,5,3,1
【判断题】 设有一个长度为25的顺序表,第8号元素到第25号元素依次存放的值为8,9,10,11,…25, 某人想要在第8个元素前插入1个元素7(也就是插入元素作为新表的第8个元素),他的做法是从第8号元素开始,直到第25号元素依次向后移动1个位置,然后把7存放在8号位置,其结果是新表中第25号元素的值为8。
①  正确
②  错误
【判断题】 数据的物理结构包括数据元素的表示和关系的表示。
①  正确
②  错误
【判断题】 有一个长度为10的有序表,按折半查找对该表进行查找,在等概率情况下查找成功的平均比较次数为29/10。
①  正确
②  错误
【判断题】 设链表中的结点是NODE类型的结构体变量,且有NODE *p;为了申请一个新结点,并由p指向该结点,可用以下语句p=(*NODE)malloc(sizeof(NODE));
①  正确
②  错误
【判断题】 在双向链表中,要在p所指的结后插入q所指的结点(设q所指的结点已赋值),其中所用的一条语句(p-next)-prior=q; 的功能是使P所指结点的直接前驱的左指针指向q 。
①  正确
②  错误
【判断题】 线性结构中数据元素的位置之间存在一对一的关系。
①  正确
②  错误
【判断题】 设顺序存储的线性长度为n,要在第i个元素之前插入一个新元素,按课本的算法当i= 1时,移动元素次数为2.
①  正确
②  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