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消耗次数:1】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的主要标志是( )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952年国民经济恢复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
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
参考答案:
复制
纠错
相关题目
【单选题】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中国进入了( )
①  社会主义社会
②  新民主主义社会
③  资本主义社会
④  共产主义社会
【单选题】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期间我国的社会性质是
①  新民主主义社会
②  社会主义社会
③  国家资本主义社会
④  共产主义社会
【单选题】 从 1949 年 10 月 1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 1956 年这七年,是基本完成?
①  社会主义改造
②  新民主主义革命
③  社会主义革命
④  社会主义建设
【单选题】 我国从新民主主义社会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标志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B.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C.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通过 D.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①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②  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③  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通过
④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多选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
①  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基本胜利
②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结束
③  新民主主义社会建立
④  社会主义社会建立
【单选题】 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于()年。
①  1949
②  1954
③  1956
【单选题】 从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56年这七年,是?
①  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的时期
②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③  封建社会时期
④  社会主义时期
【单选题】 从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56年这七年,是( )
①  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的时期
②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③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④  社会主义时期
【单选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是哪年颁布的( )
①  1956年
②  1954年
③  1953年
④  1955年
【多选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 )。
①  新民主主义革命已经取得基本胜利
②  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
③  中国进入了新民主主义社会
④  中国开始由资本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
【多选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
①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基本的胜利
②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历史的结束
③  新民主主义社会在全国范围内的建立
④  社会主义制度的形成
随机题目
【单选题】 用人单位不办理社会保险登记的,由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对用人单位处应缴社会保险费数额( )的罚款,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 )的罚款。
①  一倍以上三倍以下 五百元以上三千元以下
②  二倍以上五倍以下 一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下
③  一倍以上三倍以下 二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下
④  二倍以上五倍以下 五百元以上三千元以下
【单选题】 国家建立全国统一的个人社会保障号码。个人社会保障号码为( )。
①  护照号码
②  工作证号码
③  驾驶证号码
④  公民身份号码
【单选题】 职工因工死亡,一次性工亡补助金标准为上一年度全国( )的20倍。
①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②  在岗职工平均工资
③  农民人均纯收入
④  最低工资
【单选题】 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农村居民,符合国家规定条件的,按( )领取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待遇。
①  不定期
②  季度
③ 
④ 
【单选题】 根据《社会保险法》规定,( )负责全国的社会保险管理工作。
①  财政部
②  国务院社会保险行政部门
③  审计署
④  民政部
【单选题】 《社会保险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起支架作用的重要法律,是一部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法律。根据( )制定《社会保险法》。
①  《宪法》
②  《劳动法》
③  《就业促进法》
④  《劳动合同法》
【单选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由( )第十七次会议于2010年10月28日通过。
①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②  国务院常务会议
③  中共中央政治局
④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单选题】 以欺诈、伪造证明材料或者其他手段骗取社会保险待遇的,由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责令退回骗取的社会保险金,处骗取金额( )以下的罚款。
①  一倍以上三倍以下
②  100%
③  二倍以上五倍以下
④  .50%
【单选题】 国家建立基本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根据( )情况,适时提高基本养老保险待遇水平。
①  中央和地方财政收支
②  社会保险基金收支
③  职工平均工资增长、物价上涨
④  离退休人员与在职职工的比例
【单选题】 各级( )听取和审议本级人民政府对社会保险基金的收支、管理、投资运营以及监督检查情况的专项工作报告,组织对本法实施情况的执法检查等,依法行使监督职权。
①  .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②  .人民代表大会专门委员会
③  .人民代表大会
④  .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和人民法院、检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