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消耗次数:1】
下列哪项不是测定土壤有机质含的方法( )
中和滴定法
干烧法
湿烧法
重铬酸钾容量法
参考答案:
复制
纠错
相关题目
【单选题】 土壤中哪种物质含量较高时,湿烧法比重铬酸钾容量法不适宜用于土壤有机质的测定
①  C
②  Fe+
③  Fe3+
④  MnO2
【单选题】 关于干烧法与湿烧法测定土壤有机质含量,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①  均为经典方法,有较高精密度
②  可使土壤有机碳分解完全
③  测定结果不受土壤中还原性物质(Fe+、 C、MnO2等)的影响
④  测定结果不包括土壤中以碳酸盐形式存在的无机碳
【多选题】 关于外加热重铬酸钾容量法测定土壤有机质含量,说法正确的是( )
①  操作简便、快捷,适用于大量样品分析,是通用的常规方法
②  有机质氧化程度较低,只有77 %
③  测定结果受土壤中还原性物质(Fe2+、 C1、 MmO2等)的影响
④  测定结果中包括高度缩合的、几乎为元素的有机碳(碳、石墨、煤)和以碳酸盐形式存在的无机碳
【单选题】 关于C1对重铬酸钾容量法测定土壤有机质的影响,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①  C1在高温时 与Cr2O>2-反应,使有机质测定结果偏低
②  为减免C:的影响,应根据C1含量的多少采用不同处理方法
③  土壤中a含量较少时,可加少量的Ag2SO4,使C生成AgCI沉淀而除去
④  土壤中C含量较多时,需要测定C含量,并对土壤有机碳含量进行校正,或者改用湿烧法测定
【多选题】 农业土壤有机质来源包括()。
①  A.作物根茬
②  B.各种有机肥料
③  C.工农业废水、废渣
④  D.农田深井灌水
【单选题】 一般我们可以从有机质的测定结果来估计土壤全氮的近似含量,土壤全氮量( g/kg)=土壤有机质gkgx( )或( )
①  0.02 ; 0.03
②  0.03; 0.04
③  0.04 ; 0.05
④  0.05 ; 0.06
【单选题】 在土壤有机质的转化过程中,最重要的土壤生物是
①  A植物根系
②  B土壤动物
③  C土壤微生物
④  D土壤昆虫
【判断题】 植物根系对增加深层土壤有机质的含量作用较小
①  正确
②  错误
【单选题】 据《经济参考报》的数据,全国所有土壤有机质平均不到()。
①  1%
②  2%
③  3%
④  4%
【判断题】 土壤有机质是指存在于土壤中的所有含碳的有机物质包括土壤中各种动植物残体微生物体及分解合成各种有机物质
①  正确
②  错误
随机题目
【多选题】 目前,社会科学在意识形态上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
①  A.穿上学术的隐身衣,制造烟幕
②  B.利用互联网炮制跨国界的歪理
③  C.每逢敏感时期,进行不法的勾连活动
④  D.接受境外势力点对点的渗透
【多选题】 《联合国反腐败公约》确立的反腐败机制有( )。
①  A.预防机制和国际合作机制
②  B.刑事定罪和执法机制
③  C.资产追回机制
④  D.履约审查机制
【多选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责任成就事业。一个具备责任意识的人需要做到( )。
①  A.更多地获取权利
②  B.要有信心并能全面地看问题
③  C.要正确处理好当前任务和长远目标的关系
④  D.要处理好现实和可能的关系
【多选题】 为加强和改进巡视工作,中纪委所做的工作有( )。
①  A.突出巡视工作的重点
②  B.发现问题形成震慑
③  C.精简纪委工作人员
④  D.创新方式方法
【多选题】 中央纪委在狠抓八项规定落实方面所做的工作有( )。
①  A.把贯彻落实八项规定、纠正“四风”作为工作重点进行部署
②  B.盯住重要节点加强监督检查
③  C.严肃处理顶风违纪人员并及时通报曝光
④  D.加快军队“打虎”节奏
【多选题】 目前,腐败现象向一些要害部门和关键领域渗透,严重危害党的执政根基。这些要害部门和关键领域包括( )。
①  A.司法机关
②  B.用人领域
③  C.政府监管部门
④  D.乡镇机关
【多选题】 从大局意识出发,我国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有( )。
①  A.如何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②  B.如何打击各种分裂势力,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
③  C.如何维护国家安全
④  D.如何保障食品安全
【单选题】 对“小康社会”的下列认识中,错误的是(  )。
①  A.建成小康社会,不能以经济总量代替生活质量
②  B.建成小康社会,不能以平均数掩盖大多数
③  C.小康社会是一个完整的社会发展阶段
④  D.小康社会就是经济快速发展的社会
【单选题】 下列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改革的建议中,不恰当的是(  )。
①  A.制订科学的会议制度
②  B.强化人大对一府两院的监督
③  C.加强人大代表的专职化
④  D.增加人大代表的数量
【单选题】 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  )。
①  A.怎样扩大税收
②  B.怎样提高农民收入
③  C.怎样破除城乡二元结构
④  D.怎样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