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消耗次数:1】
1948年9月12日至1949年1月3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先后进行了( )三大战役,共歼灭国民党军队154万人。
济南、平津、淮海
辽沈、淮海、平津
辽沈、渡江、平津
广州、武汉、大别山
参考答案:
复制
纠错
相关题目
【单选题】 1948 年 9 月 12 日至 1949 年 1 月 31 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先后进行了( )三大战役,共歼灭国民党军队 154 万人。
①  辽沈、淮海、平津
②  济南、平津、淮海
③  辽沈、渡江、平津
【多选题】 1948年9月12日至1949年1月3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发动的三大战略决战是( )。
①  辽沈战役
②  淮海战役
③  平津战役
④  渡江战役
【多选题】 1948年9月12日至1949年1月3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发动的三大战略决战是( )
①  辽沈战役
②  淮海战役
③  平津战役
④  渡江战役
【判断题】 解放战争时期,人民解放军进行战略决战的三大战役是辽沈、淮海、平津战役。
① 
② 
【单选题】 中国人民解放军在1948年9月12日发起的重大战役是()
①  平津战役
②  淮海战役
③  .辽沈战役
④  渡江战役
【多选题】 1948年秋后,人民解放军同国民党军队进行战略决战的三大战役是()。
①  A.辽沈战役
②  B.平津战役
③  C.渡江战役
④  D.淮海战役
【单选题】 解放战争时期,三大战役基本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奠定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的基础。三大战役指的是( )。①辽沈战役 ②渡江战役 ③淮海战役 ④平津战役
①  ①③④
②  ①②④
③  ①②③
④  ②③④
【多选题】 1947年2月至6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粉碎了国民党军队( )。
①  对陕北的重点进攻
②  对东北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③  对中原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④  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多选题】 1947年2月至6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粉碎了国民党军队()。
①  A.对陕甘宁边区的重点进攻
②  B.对东北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③  C.对中原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④  D.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单选题】 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同国民党军队进行战略决战时,最先进行的是()。
①  淮海战役
②  辽沈战役
③  平津战役
④  济南战役
随机题目
【多选题】 下列属于单向表述口才应用中身姿风度内容的是?
①  上下台步伐
②  站立姿势
③  手势动作
④  服装仪表
【多选题】 怎样树立演讲者的威信?
①  “名片效应”
②  “自己人效应”
③  讨好
④  炫耀
【多选题】 下列辩论形式属于专题辩论的是?
①  毕业答辩
②  外交谈判
③  联合国大会辩论
④  电视辩论
⑤  大专辩论
【多选题】 下列作品适合朗诵的有?
①  诗歌
②  散文
③  议论文
④  新闻
【多选题】 对新课程功能要求表述正确的是( )。
①  A.注重知识传授
②  B.更注重获得基础知识与 基本技能
③  C.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④  D.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多选题】 无文字底稿的的即兴口才表述的能力训练主要表现在?
①  即兴编码(即“边说边想”或“边想边说”)的能力
②  在表述过程中,思维机制对思路开阔与中心突出的辨证统一的控制能力
③  对意外情况作出敏捷而准确的反应
④  能保持面部表情与态势动作的轻松感,以强化表述内容的感染力量
【多选题】 汉语常用的拼读方法有以下四种( )。
①  A.声韵两拼法——把韵母当作一个整体,拿来跟声母相拼。如:h-ào→(浩)。
②  B.声母两拼法——先找准声母发音部位,摆好发音的架势,然后一口气念出韵母,拼成音节。如:拼读bā(巴),先闭上双唇,憋住一口气,摆好发b音的姿势,然后一口念出a,成为音节。
③  C.三拼连读法——是把带介音的音节分析成声、介、韵三个部件,拼音时连读成一个音节。如:q-i-áng→qiáng(强)
④  D.声介合母和韵母连接法--是把声母和介音(介母)拼合起来,构成一个拼音部件,再同随后的韵母相拼。如:gu-āng→guāng(光)。
【多选题】 教育口语的类型主要有( )。
①  A.说服语
②  B.暗示语
③  C.激励语
④  D.批评语
【单选题】 以下属于口语三大特征的是( )。
①  A.有声性,反馈性,灵活性
②  B.灵活性、视觉性、理性
③  C.条理性、逻辑性、稳定性
④  D.长期性、视觉性、有声性
【单选题】 对听众反应冷漠情况的处理不正确的是?
①  运用幽默吸引听众
②  设置一些悬念,激发听众的兴趣,调动听众的情绪
③  要求听众集中精神,认真听讲
④  突然短暂的停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