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消耗次数:1】
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指出,中国抗日战争取得胜利最关键的阶段是()
战略防御阶段
战略相持阶段
战略反攻阶段
战略决战阶段
参考答案:
复制
纠错
相关题目
【单选题】 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指出,中国抗日战争取得胜利最关键的阶段是( )
①  战略防御阶段
②  战略相持阶段
③  战略反攻阶段
④  战略决战阶段
【单选题】 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指出,中国抗日战争取得胜利最关键的阶段是?
①  战略防御阶段
②  战略相持阶段
③  战略反攻阶段
④  战略决战阶段
【单选题】 抗日战争的战略防御阶段是指( )。
①  1935年华北事变到1938年10月广州、武汉失守
②  1935年华北事变到1940年百团大
③  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到1938年10月广州、武汉失守
④  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到1940年百团大战
【单选题】 在抗日战争的战略防御阶段,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场上取得胜利的战役是?
①  台儿庄战役
②  桂南战役
③  枣宜战役@中条山战役
【多选题】 中国抗日战争的战略防御阶段两大特点是( )。
①  1937年11月太原失守前,八路军主要是直接在战役上配合友军作战
②  日军分路深入中国广大领土,对中国正面战场的攻势达到顶点
③  开展敌后抗日游击战争,必须建立和发展抗日根据地
④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开辟敌后战场,并迅速壮大起来
【多选题】 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科学地预测了抗日战争的发展进程。即:抗日战争将经过的三个阶段是?
①  战略决战
②  战略防御
③  战略相持
④  战略反攻
【多选题】 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科学地预测,中国抗日战争的发展进程将经过()。
①  A.战略防御阶段
②  B.战略退却阶段
③  C.战略相持阶段
④  D.战略反攻阶段
【单选题】 八路军在战略防御阶段开辟的抗日根据地是()
①  A.川东
②  B.左右江
③  C.川陕
④  D.大青山
【多选题】 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认为抗日战争最后胜利一定属于中国的原因是( )
①  中国是大国,地大物博
②  日本是小国,经不起长期战争
③  中国在国际上得道多助
④  日本发动的是退步的、野蛮的侵略战争
【单选题】 《论持久战》是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关于中国抗日战争方针的军事政治著作,《论持久战》中的内容不包括( )。
①  A.第一个阶段,是敌之战略进攻、我之战略防御的时期
②  B.抗日战争是持久战,最后的胜利是中国的
③  C.第二个阶段,是我之战略保守、敌之准备反攻的时期
④  29.重庆谈判讨论的主要问题是( )。
随机题目
【单选题】 文化全球化会使各民族文化之间的界限趋于消亡。( )
①  正确
②  错误
【单选题】 西方发达国家生产符合中国交通法规的左方向驾驶车辆,生产符合中国饮食习惯的咖啡、汉堡等做法是希望( )。
①  深入挖掘本土的文化资源
②  以迎合中国文化习惯的方式,最大限度地实现其获取中国市场份额的目的
③  摆脱文化侵略而带来的认同危机
④  将西方文化改造成中国文化
【单选题】 北京的麦当劳公司的产品原料有95%以上都是在中国本土生产和采购,此做法运用了( )战略。
①  原料本土化
②  就餐方式本土化
③  企业环境本土化
④  食品本土化
【单选题】 ( )的核心是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①  绿色发展
②  循环发展
③  生态发展
④  低碳发展
【单选题】 建设美丽中国人人有责,我们要( )。①坚持绿色发展的价值取向 ②树立新生态文明理念③践行绿色生活方式 ④坚持节约优先 ⑤抵制和反对奢侈浪费、不合理消费
①  ①②③④⑤
②  ①②③④
③  ①②④⑤
④  ②③④⑤
【单选题】 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必须放在首位的是( )。
①  低碳发展
②  节约资源
③  保护环境
④  循环发展
【单选题】 ( )是一个国家既没有外部的威胁和侵害,也没有内部的混乱和疾患的客观状态。
①  国家安全
②  国土安全
③  人民安全
④  政治安全
【单选题】 威胁生物安全的因素有( )。①传染性疾病 ②自然灾害③外来物种入侵 ④基因武器和微生物武器
①  ①②③
②  ①②③④
③  ②③④
④  ①②④
【单选题】 2018年江苏省11位渔民在我国领海捕鱼作业时打捞出可疑装置,主动上缴国家安全机关。经技术分析,该装置系他国制造,具有水下调查、识别、窃密等特殊功能。这启示我们( )。①要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②国家安全的责任主体是国家安全机关③要把国家安全和利益放在第一位④国家安全与每个公民切身利益密切相关
①  ②③
②  ②③④
③  ①③④
④  ①②③④
【单选题】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是( )在浙江湖州安吉考察时提出的科学论断提出的科学论断。
①  江泽民
②  胡锦涛
③  习近平
④  邓小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