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消耗次数:1】
甲企业“应收账款”科目期初借方余额40000元,本期收回应收的货款15000元,该科目期末为借方余额60000元,则企业本期必定还发生了( )
应收账款增加20000元
应收账款减少20000元
应收账款增加35000元
应收账款减少35000元
参考答案:
复制
纠错
相关题目
【判断题】 “应收票据及应收账款”项目,应当根据“应收票据”“应收账款”“预付账款”等科目所属明细科目期末借方余额合计填列。
①  正确
②  错误
【单选题】 某企业某年8月份“应收账款”账户期末借方余额为50000元,“坏账准备”账户期末贷方余额为8 000元,资产负债表中的应收账款项目应填入( )
①  42000元
②  50000元
③  58000元
④  60000元
【单选题】 某企业“应收账款”明细账借方余额合计为280 000元,贷方余额合计为73 000元,坏账准备贷方余额为680元,则资产负债表的“应收账款净额”项目为( )元。
①  207 000
②  279 320
③  606 320
④  280 000
【单选题】 某企业“应收账款”明细账余额为:甲工厂借方余额4000元,乙工厂贷方余额200元,丙工厂借方余额1000元;“预收账款”明细账余额为:丁工厂借方余额2000元,戊工厂贷方余额4800元。根据以上数据分析计算,反映在资产负债表上的应收账款项目的数额应为(  )元。
①  4800
②  6800
③  7600
④  7000
【单选题】 “应收账款”账户初期余额为5 000元,本期借方发生额为6 000元,贷方发生额为4 000元,则期末余额为( )。
①  借方5 000
②  贷方3 000
③  借方7 000
④  贷方2 000
【判断题】 资产负债表的“应收账款”栏目金额包括应收账款和预收账款各明细账借方余额之和
①  正确
②  错误
【单选题】 某企业“应收账款”明细账余额为:甲工厂借方余额4000元,乙工厂贷方余额200元,丙工厂借方余额1000元;“预收账款”明细账余额为:丁工厂借方余额2000元,戊工厂贷方余额4800元。根据以上数据分析计算,反映在资产负债表上的“预收账款”项目数额为( )元。
①  2800
②  4800
③  5000
④  3000
【判断题】 “应收账款”账户的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贷方发生额-本期借方发生额。
①  正确
②  错误
【判断题】 资产负债表中的“应收账款”项目,应根据“应收账款”和“预付账款”科目所属明细科目的借方余额合计数填列。( )
①  正确
②  错误
【单选题】 (单选)某公司“应收账款”总分类科目下设“A公司”和“B公司”两个明细科目。2013年12月末,“A公司”明细科目为借方余额500 000元,“B公司”明细科目为贷方余额100 000元,则资产负债表中“应收账款”项目为( )元。
①  借方余额500 000
②  贷方余额100 000
③  借方余额400 000
④  贷方余额600 000
随机题目
【单选题】 在抗日战争中,中共提出坚持抗战,反对投降,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坚持进步,反对倒退的主要目的是( )
①  反击国民党顽固派的军事进攻
②  回击国民党制造皖南事变
③  巩固并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④  战胜解放区的严重困难局面
【单选题】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的最初地点是
①  北京
②  广州
③  嘉兴
④  上海
【判断题】 社会主义与改良主义之争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在宣传马克思主义中与非马克思主义思想的论战之一。
①  正确
②  错误
【判断题】 1939年1月,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决定成立“防共委员会”,确定了“防共、限共、溶共、反共”的方针。
①  正确
②  错误
【判断题】 从1922年1月香港海员罢工到1923年2月京汉铁路工人罢工,中国掀起了第一次工人运动的高潮。
①  正确
②  错误
【判断题】 20世纪20年代后期到30年代中期,中国共产党连续出现“左”倾错误的最主要的原因是共产国际的瞎指挥。
①  正确
②  错误
【判断题】 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根据地内停止实现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普遍实行减租减息政策,以减轻农民所受的封建剥削,提高他们的抗日和生产积极性;同时实行交租交息,以利于联合地主阶级抗日。
①  正确
②  错误
【判断题】 陈独秀被毛泽东称为“五四运动的总司令”,主要是因为他最早宣传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
①  正确
②  错误
【单选题】 遵义会议后,中共中央政治局成立了新的三人团负责红军的军事行动,其成员是
①  毛泽东、朱德、周恩来
②  毛泽东、朱德、王稼祥
③  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
④  毛泽东、张闻天、周恩来
【单选题】 在俄国十月革命影响下,中国率先举起马克思主义旗帜的是()
①  陈独秀
②  李大钊
③  陈望道
④  毛泽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