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消耗次数:1】
《礼记?中庸》中提到:“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这里的核心思想指的是道德修养方法的()
慎独自律
省察克治
学思并重
积善成德
参考答案:
复制
纠错
相关题目
【单选题】 刘勰说:“盖文心之作也,本乎道,师乎圣,体乎经,酌乎纬,变乎骚”,这是?
①  论文叙笔
②  文之枢纽
③  剖情析采
④  长怀序志
【单选题】 古人关于道德修养的许多思想,在现代社会仍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如《论语·学而》载:“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这种道德修养的方法就是( )
①  闭门思过
②  省察克治
③  知行统一
④  积善成德
【单选题】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通过反复检查以发现和找出自己思想中的不良念头和行为上的不良习惯,并将其坚决克服和整治掉。这种完善个人道德品质的修养方法是( )。
①  陶冶情操
②  学思明理
③  省察克治
④  慎独自律
【单选题】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通过反复检查以发现和找出自己思想中的不良念头和行为上的不良习惯,并将其坚决克服和整治掉。这种完善个人道德品质的修养方法是( )
①  陶冶情操
②  学思明理
③  省察克治
④  慎独自律
【单选题】 “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出自王安石( )。
①  《游褒禅山记》
②  《石钟山记》
③  《小石潭记》
④  《始得西山宴游记》
【单选题】 “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出自王安石( )。
①  《游褒禅山记》
②  《石钟山记》
③  《小石潭记》
④  《始得西山宴游记》
【单选题】 “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这一著名理论的提出者是
①  刘勰
②  曹丕
③  陆机
④  钟嵘
【单选题】 下列哪些古语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中关爱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观( ) ①“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②“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③“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④“春三月,山林不登斧斤,以成草木之长”
①  ①②③
②  ②③④
③  ①④
④  ①②③④
【单选题】 《孟子》提出“出于其类,拔乎其萃,自生民以来,未有盛于()也”。
①  老子
②  孔子
③  庄子
④  荀子
【简答题】 翻译下面的古文:列子学射,中矣,请于关尹子。尹子曰:“子知子之所以中者乎?”对曰:“弗知也。”关尹子曰:“未可!”退而习之。三年,又以报关尹子。尹子曰:“子知子之所以中乎?”列子曰:“知之矣。”关尹子曰:“可矣!守而勿失也!非独射也,为国与身亦皆如之。故圣人不察存亡,而察其所以然。”
随机题目
【判断题】 可串行化调度一定满足冲突可串行化条件。
①  正确
②  错误
【判断题】 代数优化的目标是选择高效合理的操作算法或存取路径。
①  正确
②  错误
【判断题】 可串行化调度的操作序列一定是冲突可串行化的。
①  正确
②  错误
【判断题】 对于基于启发式规则中的选择操作,一旦处理的关系较小,即使选择列上建有索引,也使用全表顺序扫描。
①  正确
②  错误
【多选题】 若事务T对数据对象A加上S锁,则系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  事务T可以读A和修改A。
②  事务T可以读A但不能修改A。
③  事务能对A加S锁和X锁。
④  其它事务只能再对A加S锁,而不能加X 锁。
【多选题】 物理优化的目标是选择高效合理的操作算法或存取路径。以下哪些方法可用于物理优化( )。
①  基于规则的启发式优化
②  基于代价估算的优化
③  基于查询树的启发式优化
④  结合A和B的优化方法
【单选题】 解决并发操作带来的数据不一致问题普遍采用( )技术。
①  存取控制
②  协商
③  恢复
④  封锁
【单选题】 如果一个事务在故障发生之前完成,但是它并没有到达检查点,则系统恢复时应对该事务执行( )
①  REDO操作
②  UNDO操作
③  RESTART操作
④  NULL操作
【单选题】 设有两个事务T1、T2,T1对数据A进行了写入操作后,T2读取了T1更新后的A,但随后T1对之前的操作进行了回滚,那么( )。
①  该操作存在丢失修改
②  该操作会出现死锁
③  该操作“读脏数据”
④  该操作不能重复读
【单选题】 两个事务T1、T2同时对数据库中的数据读取之后先后进行了写入操作,如果并发控制不当会出现( )。
①  “读脏数据”
②  丢失修改
③  不能重复读
④  死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