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消耗次数:1】
《礼记?中庸》中提到:“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这里的核心思想指的是道德修养方法的()
慎独自律
省察克治
学思并重
积善成德
参考答案:
复制
纠错
相关题目
【单选题】 刘勰说:“盖文心之作也,本乎道,师乎圣,体乎经,酌乎纬,变乎骚”,这是?
①  论文叙笔
②  文之枢纽
③  剖情析采
④  长怀序志
【单选题】 古人关于道德修养的许多思想,在现代社会仍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如《论语·学而》载:“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这种道德修养的方法就是( )
①  闭门思过
②  省察克治
③  知行统一
④  积善成德
【单选题】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通过反复检查以发现和找出自己思想中的不良念头和行为上的不良习惯,并将其坚决克服和整治掉。这种完善个人道德品质的修养方法是( )。
①  陶冶情操
②  学思明理
③  省察克治
④  慎独自律
【单选题】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通过反复检查以发现和找出自己思想中的不良念头和行为上的不良习惯,并将其坚决克服和整治掉。这种完善个人道德品质的修养方法是( )
①  陶冶情操
②  学思明理
③  省察克治
④  慎独自律
【单选题】 “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出自王安石( )。
①  《游褒禅山记》
②  《石钟山记》
③  《小石潭记》
④  《始得西山宴游记》
【单选题】 “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出自王安石( )。
①  《游褒禅山记》
②  《石钟山记》
③  《小石潭记》
④  《始得西山宴游记》
【单选题】 “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这一著名理论的提出者是
①  刘勰
②  曹丕
③  陆机
④  钟嵘
【单选题】 下列哪些古语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中关爱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观( ) ①“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②“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③“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④“春三月,山林不登斧斤,以成草木之长”
①  ①②③
②  ②③④
③  ①④
④  ①②③④
【单选题】 《孟子》提出“出于其类,拔乎其萃,自生民以来,未有盛于()也”。
①  老子
②  孔子
③  庄子
④  荀子
【简答题】 翻译下面的古文:列子学射,中矣,请于关尹子。尹子曰:“子知子之所以中者乎?”对曰:“弗知也。”关尹子曰:“未可!”退而习之。三年,又以报关尹子。尹子曰:“子知子之所以中乎?”列子曰:“知之矣。”关尹子曰:“可矣!守而勿失也!非独射也,为国与身亦皆如之。故圣人不察存亡,而察其所以然。”
随机题目
【判断题】 沈从文把《边城》看作是供奉人性的“希腊小庙”。
①  正确
②  错误
【判断题】 张爱玲小说中的“月亮”意象是以人物心理为依托的
①  正确
②  错误
【判断题】 鲁迅贬低中国文化,丑化中国人。
①  正确
②  错误
【判断题】 鲁迅小说的创作基调是“忧愤深广”
①  正确
②  错误
【判断题】 《金锁记》写了一个变态的母亲形象
①  正确
②  错误
【单选题】 鲁迅堪称古代文化研究的典范性学术成果著作是
①  《汉文学史纲要》
②  彷徨
③  朝花夕拾
④  故事新编
【单选题】 老舍小说中老派市民形象的代表是
①  祁瑞丰
②  张天真
③  李子荣
④  张大哥
【单选题】 “二十世纪机械工业时代的英雄、骑士和王子”,是指《子夜》中的
①  赵伯韬
②  杜竹斋
③  屠维岳
④  吴荪甫
【判断题】 今人指责鲁迅对传统文化破坏有余,建设不足的原因是脱离特定语境,断章取义
①  正确
②  错误
【判断题】 京派作家的创作多带有商业性的目的
①  正确
②  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