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题】【消耗次数:1】
再灌注线粒体损伤与氧自基、钙超载和白细胞激活都有关系。
正确
错误
参考答案:
复制
纠错
相关题目
【单选题】 25.缺血再灌注损伤可发生在
①  A、心
②  B、肺
③  C、脑
④  D、肾
⑤  E、各种组织器官
【单选题】 白细胞渗出到损伤部位,主要是以下过程:
①  边集和滚动-黏附-游出-趋化作用
②  边集和滚动-趋化作用-黏附-游出
③  趋化作用-边集和滚动-黏附-游出
④  黏附和滚动-游出-边集-趋化作用
⑤  黏附-游出-边集和滚动-趋化作用
【单选题】 区分有粒白细胞与无粒白细胞的主要依据是
①  细胞大小不同
②  细胞有无吞噬功能
③  细胞核有无分叶
④  细胞质内有无特殊颗粒
⑤  细胞内有嗜天青颗粒
【单选题】 以下关于尿液白细胞检测描述正确的是
①  干化学法检测的白细胞包括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
②  干化学法白细胞检测阳性,镜检一定阳性
③  白细胞干化学法检测的是粒细胞特异性酯酶
④  泌尿系感染患者,白细胞和亚硝酸盐还原试验均为阳性
⑤  流式尿液分析仪检测结果中上皮细胞增高即为泌尿系统感染,不需要结合白细胞结果进行分析
【判断题】 超氧化物歧化酶能清除人体内过多的氧自由基,防御氧毒性,增强机体抗辐射损伤能力。
①  正确
②  错误
【单选题】 淋巴细胞占白细胞总数的()
①  10%~20%
②  20%~30%
③  30%~40%
④  40%~50%
⑤  50%~60%
【多选题】 酶蛋白与辅酶(辅基)的关系描述正确的是
①  辅酶决定反应的种类和性质
②  不同的酶可有相同的辅酶(辅基)
③  只有全酶才有活性
④  酶蛋白决定特异性
⑤  辅酶都是金属离子
【单选题】 放疗时白细胞减少可选用( )。
①  重组人促红素
②  肝素
③  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④  重组组织型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剂
⑤  阿司匹林
【单选题】 下面有关基类和派生类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①  派生类可以增添一些基类中没有的成员
②  派生类中可出现与基类同名的成员(若是成员函数则参数的个数和类型相同),但会出现同名覆盖现象;若要引用或调用基类中同名的成员,必须用访问域控制符(基类::成员)加以指明
③  派生类可以重载基类中的成员函数
④  派生类可以有选择性地继承基类中的某些成员,删除不需要的成员
【单选题】 对基类和派生类的关系描述中,错误的是()
①  派生类是基类的具体化
②  基类继承了派生类的属性
③  派生类是基类定义的延续
④  派生类是基类的特殊化
随机题目
【单选题】 下列集合关于所给定的运算成为群的是(   )
①  已给实数a的正整数次幂的全体,且a{0,1,-1},关于数的乘法
②  所有非负整数的集合,关于数的加法
③  所有正有理数的集合,关于数的乘法
④  实数集,关于数的除法
【单选题】 下列集合对所给的运算是封闭的只有(   )
①  非零整数集合Z*上的除法运算
②  全体n×n实可逆矩阵集合Mn(R)上的矩阵加法和乘法运算
③  全体n×n实矩阵集合Mn(R)上的矩阵加法和乘法运算
④  A={1,2,…,10},x*y=LCM(x,y),即x,y最小公倍数
【单选题】 若R和S是集合A上的两个关系,则下述结论正确的是(   )
①  若R和S是自反的,则R∩S是自反的
②  若R和S是对称的,则RS是对称的
③  若R和S是反对称的,则RS是反对称的
④  若R和S是传递的,则R∪S是传递的
【单选题】 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①  {l,2}{{1,2},{l,2,3},1}
②  {1,2}{1,{l,2},{l,2,3},2}
③  {1,2}{{1},{2},{1,2}}
④  {1,2}∈{1,2,{2},{l,2,3}}
【单选题】 下列集合对所给的二元运算封闭的是(   )
①  正整数集上的减法运算
②  在正实数的集R+上规定为ab=ab-a-ba,b∈R+
③  正整数集Z+上的二元运算为xy=min(x,y)x,y∈Z+
④  全体n×n实可逆矩阵集合Rn×n上的矩阵加法
【单选题】 欧拉回路是(   )
①  路径
② 
③  既是初级回路也是迹
④  既非初级回路也非迹
【单选题】 命题公式(P∧(P→Q))→Q是(   )
①  矛盾式
②  蕴含式
③  重言式
④  等价式
【单选题】 设A,?,*是环,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①  A,?是交换群
②  A,*是半群
③  *对?是可分配的
④  ?对*是可分配的
【单选题】 下列式子正确的是(   )
①  (A-B)-C=A-(B∪C)
②  A-(B∪C)=(A-B)∪C
③  ~(A-B)=~(B-A)
【单选题】 下列函数中为双射的是(   )
①  f:Z→Z,f(j)=j(mod)
②  f:N→N,f(j)=
③  f:Z→N,f(j)=|2j|+1
④  f:R→R,f(r)=2r-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