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题】【消耗次数:1】
在建筑、制造等领域,扩大对初中毕业生实行中高职贯通培养的招生规模。
参考答案:
复制
纠错
相关题目
【多选题】 在()等领域,扩大对初中毕业生实行中高职贯通培养的招生规模。
①  学前教育
②  护理
③  养老
④  健康服务
⑤  现代服务
【判断题】 2015年,我国培养了区块链领域的第一个博士毕业生。
①  正确
②  错误
【判断题】 根据本讲,在都市圈内率先实现与产业链相配套的中高职学校紧缺专业贯通招生。
①  正确
②  错误
【单选题】 并面向社会直接招收初中毕业生和在职青年举办()职业教育。
①  初等
②  中等
③  高等
【多选题】 应届毕业生招聘的特点:
①  分布比较集中
②  应聘时间集中
③  具有独特的工作优势
④  具有较强的工作经验
【单选题】 能够申请国家开放大学优秀毕业生的学生是( )
①  应届专科毕业生
②  应届本科毕业生
③  应届本科和专科毕业生
④  只要是毕业生都可以申请
【单选题】 就业协议书是用人单位确认毕业生相关信息真实可靠及接收毕业生的重要凭据;是( )。
①  高校进行毕业生就业管理、编制就业方案的重要依据
②  毕业生办理就业落户手续等的重要依据
③  高校进行毕业生就业管理、编制就业方案及毕业生办理就业落户手续等的重要依据
【单选题】 ( )是毕业生所在学校为毕业生到上级主管部门办理“报到证”和转迁户籍关系的凭据。
①  就业协议书
②  毕业证
③  用人单位的报到通知
④  身份证
【单选题】 教育部:“将深入论证人工智能学科内涵,推进( )建设,并尽快提出增加人工智能领域研究生招生指标的方案,科学合理、稳步有序地扩大才培养规模”。
①  A.大数据领域一级学科
②  B.人工智能领域一级学科
③  C.互联网领域一级学科
【单选题】 毕业生的不足之处重点在于( )
①  视野不够宽
②  专业知识不扎实
③  知识面窄
④  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强
随机题目
【多选题】 甲公司与乙公司签订买卖合同,合同约定甲公司交货后3天内乙公司付款。交货前夕,甲公司听说乙公司负债累累,怀疑乙不能按时支付货款,遂暂时不向乙公司交货。对此,下列分析正确的有( )。
①  甲公司不交货属于违约行为
②  甲公司可以行使不安抗辩权,暂不交货
③  甲公司有权解除合同
④  甲公司应按约定交货,除非有确切材料证明乙公司无付款能力
⑤  甲公司有权要求乙公司先支付货款
【单选题】 某一买卖合同设定了定金条款,其中主合同的标的额为500万元,则定金的数额应为()万元。
①  80
②  120
③  150
④  200
【单选题】 某企业以其办公楼作为抵押向银行贷款,并办理了贷款登记。该抵押合同生效的时间为( )。
①  A. 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登记之日
②  抵押合同签字盖章之日
③  到公证部门办理公证
④  贷款合同生效之日
【多选题】 合同当事人履行合同时,应当遵循( )原则。
①  全面适当履行
②  诚实信用
③  公平合理,促进合同履行
④  当事人一方不得擅自变更合同
⑤  预见不可抗力之先见之明
【单选题】 某混凝土生产厂与施工单位签订了一份商品混凝土的供货合同,合同中约定工厂单位每月10日向施工单位上报上个月的商品混凝土的使用量,施工单位根据使用量支付工程款,则()。
①  不管什么情况发生,工厂都先履行义务,否则就要承担违约责任
②  如果工厂有确切证据证明施工单位已申请破产,就可以要求施工单位提供担保证明其可以继续履行合同
③  如果工厂有确切证据证明开施工单位不能支付工程款,就可以终止履行合同
④  如果工厂有确切证据证明施工单位不能支付工程款,就有权要求施工单位必须先付款再供货
【单选题】 按照《担保法》的规定,抵押期间,抵押人转让已经登记的抵押物的,应(),否则无效。
①  通知抵押权人
②  取得抵押权人同意
③  告知受让人
④  A和C
【单选题】 2007年1月1日,某开发商将自己名下唯一的财产一处不动产以赠予的形式让给自己的关联公司,2010年1月1日,开发商的债权人建筑公司(开发商长期拖欠建筑公司工程款项)知道了该转让行为,则建筑公司的撤销权截止于( )。
①  2009年1月1日
②  2008年1月1日
③  2012年1月1日
④  2011年1月1日
【多选题】 《合同法》所称的“不可抗力”其内容指的是:()。
①  不能预见
②  不能避免
③  不能履行
④  不能补救
⑤  不能克服
【多选题】 某工程项目施工中发包人和承包人发生合同纠纷,当事人申请仲裁解决纠纷的前提条件是( )。
①  施工合同中当事人选择了仲裁方式和仲裁机构
②  通过有关调解仍未解决合同纠纷
③  施工合同当事人在纠纷发生后达成仲裁协议
④  和解无效
⑤  人民法院没有管辖权
【多选题】 下列关于无效合同主要类型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
①  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
②  损害国有企业、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
③  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
④  违反地方性法规的强制性规定
⑤  一方有恶意,而另一方没有恶意的情况下串通签订合同,损害了私人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