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选题】【消耗次数:1】
人工智能在隐私保护方面的两个典型法律:( )
《一般数据保护条例》
《欧盟人工智能》
《智能机器人开发和普及促进法》
参考答案:
复制
纠错
相关题目
【多选题】 根据本讲,人工智能在隐私保护方面有哪两个典型法律?()。
①  《数据保护指示》
②  《一般数据保护条例》
③  《健康保险携带和责任法案》
④  《人工智能时代:确立以人为本的欧洲战略》
⑤  《欧盟人工智能》
【判断题】 韩国制定了《智能机器人开发和普及促进法》。
①  正确
②  错误
【判断题】 日本在2008年就制定了《智能机器人开发和普及促进法》。。
①  正确
②  错误
【单选题】 欧盟认为人工智能机器人也受法律约束,必须依法缴税,同时可以享有( )。
①  税收优惠
②  优惠政策
③  养老金
④  税费减免
【判断题】 2016年,发布报告《人工智能给未来决策带来的机遇及影响》、《机器人技术和人工智能》。
①  正确
②  错误
【判断题】 鼓励人工智能企业参与或主导制定国际标准,加强人工智能领域的知识产权保护,建立人工智能公共专利池,促进人工智能新技术的利用与扩散。
①  正确
②  错误
【判断题】 无人驾驶汽车、智能家居、智能医疗、智能机器人属于人工智能的下游运用场景。
①  正确
②  错误
【多选题】 在认知智能方面,主要是讲人工智能在()的能力。。
①  自主学习
②  预测分析
③  机器学习
④  情感学习
⑤  认知学习
【多选题】 从人工智能的发展方向来看,人工智能的分类包括()。。
①  弱人工智能
②  强人工智能
③  超强人工智能
④  高人工智能
⑤  低人工智能
【多选题】 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存在的问题( )。
①  缺乏监管和保障
②  医疗人工智能应用成熟度不够,应用率不足
③  数据质量参差不齐
④  人工智能应用与现有卫生信息系统融合模式仍需探索
随机题目
【多选题】 我国新时代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新特征包括()。
①  A.在四大板块基础上形成“两带四圈”新战略
②  B.竞争力目标或效率目标趋于主导
③  C.中心城市引领城市群,城市群带动区域发展
【单选题】 下列选项中,关于科技创新方面的新趋势,描述不正确的是()。
①  A.重大创新将更多来自跨领域、跨学科的交叉融合,场景驱动和数据驱动成为新趋势
②  B.科技创新活动日益表现出大众化、集群化、社会化、网络化的特征
③  C.生物与信息加速融合,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之间相互渗透,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技术开发和产业化边界日趋模糊
④  D.传统能源清洁利用成为推动各领域向智能化跃升的一个重要引擎
【单选题】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下列选项中关于父母离婚后对子女的探望问题,描述不正确的是()。
①  A.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子女的父或者母,有探望子女的权利,另一方有协助的义务
②  B.行使探望权利的方式、时间由当事人协议;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判决
③  C.父或者母探望子女,不利于子女身心健康的,由人民法院依法中止探望
④  D.父或者母探望子女中止的事由消失后,不可以恢复探望
【单选题】 下列选项中,关于“人格权”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①  A.人格权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法定权利
②  B.人格权原则上只能由本人行使
③  C.从内容上看,人格权属于非财产性权利
④  D.宪法上的人格权对抗的是其他平等主体对自身的伤害,民法上的人格权对抗的是国家权力的侵害
【单选题】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审议通过的时间是()年。
①  A.2011
②  B.2016
③  C.2018
④  D.2020
【单选题】 关于城市群的中心城市功能,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①  A.集聚作用为主
②  B.集聚作用为主,扩散作用为辅
③  C.扩散作用略大于集聚作用
④  D.只有扩散作用,没有集聚作用
【单选题】 关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推进环境共保的举措,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①  A.深化跨界水体污染联防联治,共建共享毗邻地区污水处理设施
②  B.强化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推进重点区域污染源协同治理
③  C.保障好长江、黄河中上游生态安全,保护好冰川、湿地等生态资源
④  D.推进生态环境数据共享,提升联合应对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监测能力
【单选题】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下列选项中关于父母离婚后子女的抚养问题,描述不正确的是()。
①  A.子女已满八周岁的,应当尊重其真实意愿
②  B.已满两周岁的子女,由母亲直接抚养
③  C.离婚后,父母对于子女仍有抚养、教育、保护的权利和义务
④  D.父母与子女间的关系,不因父母离婚而消除
【单选题】 《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审议通过的时间是()年。
①  A.2011
②  B.2016
③  C.2018
④  D.2020
【单选题】 2020年5月14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提出,()。
①  A.国内循环越顺畅,越能形成对全球资源要素的引力场,越有利于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越有利于形成参与国际竞争和合作新优势
②  B.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充分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③  C.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培育新形势下我国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④  D.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