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选题】【消耗次数:1】
班杜拉根据观察者观察学习的不同水平,把观察学习划分为三种类型,它们分别是( )。
间接的观察学习
创造性观察学习
抽象性的观察学习
直接的观察学习
参考答案:
复制
纠错
相关题目
【单选题】 班杜拉“观察学习”中的核心概念是(  )
①  A、正强化
②  B、负强化
③  C、替代强化
④  D、直接强化
【单选题】 ( )提出了观察学习理论。
①  弗洛伊德
②  华生
③  斯金纳
④  班杜拉
【简答题】 简述班杜拉观察学习的具体过程及其相关特征。
【多选题】 班杜拉认为观察学习包括以下( )四个过程。
①  注意
②  识记
③  保持
④  复现
⑤  动机
【多选题】 班杜拉认为观察学习包括以下( )四个过程。
①  注意
②  识记
③  保持
④  复现
⑤  动机
【多选题】 班杜拉认为影响观察学习中习得行为的因素有( )
①  惩罚
②  正强化
③  自我强化
④  直接强化
⑤  替代强化
【多选题】 班杜拉认为影响观察学习中习得行为的因素有( )。
①  惩罚
②  正强化
③  自我强化
④  直接强化
⑤  替代强化
【单选题】 观察学习的起始阶段是()。(4分)
①  注意
②  保持
③  动作再现
④  动机
【单选题】 观察学习由( )四部分组成。
①  注意、保持、动机、复现
②  保持、注意、复现、动机
③  注意、复现、保持、动机
④  注意、保持、复现、动机
【判断题】 观察学习是与条件反射完全无关的学习形式。
①  正确
②  错误
随机题目
【多选题】 如果上期内部存货交易形成的存货本期全部未实现对外销售,本期又发生了新的内部存货交易且尚未对外销售,假定不考虑所得税等因素的影响。在顺销和平销的情况下,应编制的抵销分录应包括( )。
①  借:未分配利润—年初      贷:营业成本     
②  借:未分配利润—年初 贷:存货
③  借:营业收入      贷:营业成本     
④  借:营业成本 贷:存货
⑤  借:存货 贷:未分配利润—年初
【多选题】 在股权取得日后首期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如果内部销售商品全部未实现对外销售,应当抵销的数额有()。
①  在营业收入项目中抵销内部销售收入的数额
②  在存货项目中抵销内部销售商品中所包含的未实现内部销售利润的数额
③  在合并营业成本项目中抵消内部销售商品的成本数额
④  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数额
⑤  首期抵销的未实现内部销售利润对第二期期初未分配利润合并数额的影响予以抵销,调整第二期期初未分配利润的合并数额
【多选题】 乙公司是甲公司的全资子公司,合并会计期间内,甲公司销售给乙公司商品,售价为2万元,货款到年度时尚未收回,甲公司按规定在期末时按5%计提坏帐准备。甲公司和乙公司适用的企业所得税税率均为25%。甲公司编制合并工作底稿时应做的抵销分录为( )。
①  借:应收账款——坏帐准备 1000 贷:资产减值损失 1000
②  借:资产减值损失 1000 贷:应收账款——坏帐准备 1000
③  借:应付账款 20000 贷:应收帐款 20000
④  借:所得税费用 250 贷:递延所得税资产 250
⑤  借:未分配利润——年初 1000 贷:资产减值损失 1000
【判断题】 我国会计实务中,对于合并现金流量表的补充资料,采取以母公司和所有子公司的个别现金流量表为基础,在抵销母公司与子公司和子公司相互之间发生的内部交易对合并现金流量表的影响后进行编制。( )
①  正确
②  错误
【多选题】 在相关资产或负债初始确认后的每个资产负债表日,企业至少应当在附注中持续披露以公允价值计量的每组资产和负债的下列信息()。
①  其他相关会计准则要求或者允许企业在资产负债表日持续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项目和金额
②  公允价值计量的层次
③  在各层次之间转换的金额和原因,以及确定各层次之间转换时点的政策
④  当非金融资产的最佳用途与其当前用途不同时,企业应当披露这一事实及其原因
⑤  对于第二层次的公允价值计量,企业应当披露使用的估值技术和输入值的描述性信息
【判断题】 期货合同交易必须在固定的交易所进行。 ( )
①  正确
②  错误
【多选题】 属于优先清偿债务的是()。
①  担保债务
②  应付破产清算费用
③  应交税金
④  受托债务
⑤  应付职工工资
【判断题】 或有租金是指以时间长短为依据的租金。( )
①  正确
②  错误
【单选题】 与产权比率比较,资产负债率评价企业长期偿债能力的侧重点是( )。
①  揭示财务结构的稳健程度
②  揭示债务偿付安全性的物质保障程度
③  揭示产权资本对债务风险的承受能力
④  揭示负债与资本的对应关系
【单选题】 幼儿园家长工作的原则不包括( )。
①  开放性原则
②  主动性原则
③  专业性原则
④  平等性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