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选题】【消耗次数:1】
下列属于《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的要求的有()。
A.公正廉洁
B.忠诚积极
C.反对官僚主义
D.反对利用职权谋取私利
参考答案:
复制
纠错
相关题目
【单选题】 1986年9月,中共十二届六中全会作出《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阐述的主要内容是( )。
①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根本任务和基本方针
②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步骤、根本任务和基本方针
③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经济基础、根本任务和基本方针
④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制度保证、根本任务和基本方针
【单选题】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是()
①  A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人
②  B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③  C进行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
④  D继承和发扬优秀民族文化传统和吸收各国优秀的思想文化成果
【多选题】 中共十二大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建设全面展开,主要是( )。
①  加强理论学习,进行理想教育
②  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树立和发扬社会主义新风尚
③  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繁荣科学文化事业
④  两手都要硬
【单选题】 1986年9月,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作出《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强调要培育有理想、有道德、( )、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
①  有目标
②  有作为
③  有文化
④  有技术
【多选题】 中共十四届六中全会《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强调要
①  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
②  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
③  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
④  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
【多选题】 《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议》提出精神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是( )。
①  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
②  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
③  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
④  提高社会生产力和人民的生活水平
【单选题】 党在1982年召开的 上,提出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任务。
①  A 十二大
②  B 十三大
③  C 十四大
④  D 十一大
【多选题】 我国宪法规定:为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国家要普及()。
①  民主和法制教育
②  道德教育、文化教育
③  理想教育
④  纪律和法制教育
【多选题】 明确提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是培育“( )”的“四有”新人。
①  有理想
②  有道德
③  有文化
④  有纪律
【判断题】 社会主义荣辱观体现了社会主义道德的表层要求,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普通规范。
①  正确
②  错误
随机题目
【单选题】 初步判断膨胀土的室内试验指标是:()。
①  压缩模量;
②  孔隙比;
③  粉粒含量;
④  自由膨胀率;
【单选题】 地基比例系数m和桩的变形系数α的量纲分别是()。
①  MN/m4,1/m;
②  MN/m3,1/m;
③  MN/m4,无量纲;
④  MN/m3,无量纲
【单选题】 为了保证地基和基础的稳定性,除岩石地基外,桥梁基础埋置深度应在天然地面或无冲刷的河流河底一下不小于()米。
①  0.5m;
②  1m;
③  1.5m;
④  2m
【多选题】 对于饱和软粘土适用的处理方法有()。
①  碾压;
②  强夯;
③  降水预压;
④  堆载预压;
⑤  搅拌桩;(F)振冲碎石桩;
【单选题】 塑料排水带的宽度为100mm,厚度为5mm,则其当量换算直径(换算系数取1.0)为()。
①  25.2mm;
②  66.8mm;
③  33.4mm;
④  50.4mm;
【多选题】 验算可能产生负摩阻力桩的单桩承载能力时,下列说法正确定的是()。
①  桩侧摩阻力取整个桩长范围内的侧阻力之和;
②  负摩阻力应作为外荷载加以考虑;
③  桩侧摩阻力只计中性点以下桩段的侧摩阻力之和;
④  取中性点处作为验算截面;
【单选题】 浅层平板载荷试验确定土的变形模量采用的方法是:()。
①  半理论半经验的方法;
②  经验方法;
③  假定半无限体表面为柔性板上作用竖向荷载的线弹性理论;
④  假定半无限体表面为刚性平板上作用竖向荷载的线弹性理论;
【多选题】 正循环旋转钻机所用钻头有:()。
①  鱼尾钻头;
②  笼式钻头;
③  牙轮钻头;
④  刺猬钻头
【多选题】 按《公路桥涵地基基础设计规范》(JTGD63-2007)的规定选取地基承载力深宽修正系数时,指出那些因素能影响地基承载力深宽修正系数的取值:()。
①  土的类别;
②  土的重度;
③  土的孔隙比;
④  土的液性指数;
【单选题】 地基基础计算中的基底压力直线分布法是下列哪种情况?
①  不考虑地基、基础、上部结构的共同作用;
②  考虑地基、基础、上部结构的共同作用;
③  考虑地基、基础的共同作用;
④  考虑基础、上部结构的共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