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题】【消耗次数:1】
农业产业链价值增值的主要源泉越来越由生产环节转向流通等服务环节。
正确
错误
参考答案:
复制
纠错
相关题目
【判断题】 传统农业产业链较短,局限于种养业
①  正确
②  错误
【多选题】 以下哪些环节属于大数据产业链?
①  A.数据采集
②  B.数据存储
③  C.数据加工
④  D.数据分析
【多选题】 互联网金融的产业链包括以下哪些环节?( )
①  支付
②  资金的募集
③  理财
④  金融信息服务
⑤  网络货币
【单选题】 根据本讲,在集成电路全产业链中,核心环节是()?。
①  制造
②  封装
③  测试
④  IC设计环节
【单选题】 根据本讲,在集成电路全产业链中,核心环节是()?
①  制造
②  封装
③  测试
④  IC设计环节
【单选题】 根据本课程,在集成电路全产业链中,核心环节是()?
①  制造
②  封装
③  测试
④  IC设计环节
【判断题】 消费税的征税环节与增值税一样,都是从生产到流通的所有环节。
①  正确
②  错误
【判断题】 农业产业化是“农业产业系列化”,把一个农产品升格为一个系列,使农业成为包括加工、流通在内的完整的产业系列
①  正确
②  错误
【单选题】 《国家质量兴农战略规划(2018—2022年)》中引入农业全产业链融合理念,提出(),是从现代种养、加工流通、物流配送、电子商务、休闲旅游、健康养生等全产业链融合角度,集群成链,全链统筹,构建全程质量监管体系,助力质量兴农。
①  促进农业全产业链融合,培育新产业新业态
②  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③  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④  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单选题】 《国家质量兴农战略规划(2018—2022年)》中引入农业全产业链融合理念,提出(),是从现代种养、加工流通、物流配送、电子商务、休闲旅游、健康养生等全产业链融合角度,集群成链,全链统筹,构建全程质量监管体系,助力质量兴农。
①  A.促进农业全产业链融合,培育新产业新业态
②  B.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③  C.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④  D.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随机题目
【单选题】 实验前考虑将同性别、同年龄与同窝别的小白鼠配成对子,该过程为
①  设计
②  资料搜集
③  资料整理
④  资料分析
⑤  资料输入
【单选题】 调查两工厂15~60 岁工人冠心病死亡率,45岁以上老工人人数甲工厂较乙工厂多,而25岁以下新工人人数乙工厂又高于甲工厂。随年龄增大,冠心病死亡率不断增加。欲对比两厂总冠心病死亡率,应考虑( )
①  分年龄组进行对比
②  以死亡构成比来分析
③  计算标准化死亡率后再作对比
④  挑选两厂工人年龄相近的进行对比
⑤  将年龄相同的工人配成对子进行对比
【单选题】 某省疾病控制中心某统计报告,该地累计诊断SARS病例232例,其中已治愈出院人数117人,死亡人数7人,该地现住人口273426人。要反映该病死亡水平,应计算( )
①  病死率(7/232)
②  发病率(232/273426)
③  感染率(232/273426)
④  死亡率(7/273426)
⑤  治愈率(117/232)
【单选题】 某研究组欲以某省现场调查5000人求得的高血压患病率11.2%推断全国高血压患病水平,估计95%可信区间可采用( )
①  P±1.96Sp
②  p±2.58Sp
③  p±1.65Sp
④  t±1.96St
⑤  以上均不正确
【单选题】 某地调查1995年总人口数963345人,0~1岁儿童2000人,活产总数1848人,围产儿死亡中死胎23人,死产12人,出生后28天内死亡41人,一周岁以内共死亡70人。要说明新生儿死亡在婴儿死亡中所占比重,选用( )
①  41/1848×1000‰
②  70/1848×1000‰
③  41/70×100%
④  41/2000×1000‰
⑤  (23+12+41 +70)/1848×100‰
【单选题】 研究某厂职工健康状况,对全体职工进行体检所得到的资料是
①  总体
②  样本
③  参数
④  统计量
⑤  指标
【单选题】 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卫生文化水平较敏感的指标是( )。
①  高血压患者构成比
②  高血压病病死率
③  婴儿死亡率
④  高血压病患病率
⑤  新生儿死亡率
【单选题】 动态数列指标分析中,发展速度和增长速度都是( )
①  构成比
② 
③  平均数
④  变异指标
⑤ 
【单选题】 研究某省教师健康状况,对教师健康状况进行普查,得到的教师高血压患病率是
①  总体
②  样本
③  参数
④  统计量
⑤  指标
【单选题】 下列哪项为公共卫生必须的职能
①  预防为主
②  监测、评价和分析卫生状况
③  调整卫生服务方向
④  人人享有卫生保健
⑤  群众性的自我保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