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题】【消耗次数:1】
公职人员被开除的,自政务处分决定送达被处分人之日起,应当解除其与所在机关、单位的人事关系或者劳动关系。
正确
错误
参考答案:
复制
纠错
相关题目
【判断题】 开除的公职人员,自政务处分决定生效之目起,应当解除其与所在机关单位的人事关系或者劳动关系。
【判断题】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受到开除处分的,自处分决定生效之日起,终止其与事业单位的人事关系。
①  正确
②  错误
【单选题】 公职人员在被立案调查期间,未经()同意,不得出境、辞去公职;被调查公职人员所在机关、单位及上级机关、单位不得对其交流、晋升、奖励、处分或者办理退休手续。
①  A.公安机关
②  B.行政机关
③  C.所在单位
④  D.监察机关
【多选题】 事业单位人事关系与企业劳动关系的区别是( )。
①  人事关系受公法调整,劳动关系受私法调整
②  人事关系受法律和行政的双重调节,劳动关系一般受法律调整
③  人事关系双方当事人的法律地位不对等,劳动关系双方当事人的地位基本平等
④  人事关系与劳动关系中单位的主体权利不同
【判断题】 对公职人员的同一违法行为,监察机关和公职人员任免机关、单位可以重复给予政务处分和处分。
【判断题】 公职人员拒不上交或者退赔违法所得,应当从重给予政务处分。
【判断题】 公职人员的政务处分决定被变更,需要调整该公职人员的职务、职级、衔级、级别、岗位和职员等级或者薪酬待遇等的,应当按照规定予以调整。
①  正确
②  错误
【单选题】 用人单位应当及时为失业人员出具终止或者解除劳动关系的证明,并将失业人员的名单自终止或者解除劳动关系之日起( )内告知社会保险经办机构。
①  六十日
②  十五日
③  三十日
④  十日
【多选题】 下列情形中,应当从重给予公职人员政务处分的情形有()。
①  A.包庇同案人员的
②  B.阻止他人检举、提供证据的
③  C.串供或者伪造、隐匿、毁灭证据的
④  D.胁迫、唆使他人实施违法行为的
【单选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自( )起施行。
①  A.2020年1月1日
②  B.2020年6月20日
③  C.2020年7月1
④  D.2020年12月30日
随机题目
【判断题】 经济法的调整对象是特定的法律关系。
①  正确
②  错误
【判断题】 经济法是一种国家干预之法,其宗旨是确立和规范国家干预,实现国家干预的法治化。
①  正确
②  错误
【判断题】 法律是由司法机关制定或认可的.
①  正确
②  错误
【判断题】 经济组织的内部机构都不能成为经济法律关系的主体。
①  正确
②  错误
【判断题】 经济法的主体是依据经济法享有权利(力)和承担义务的主体,由市场规制主体和宏观调控主体组成。
①  正确
②  错误
【判断题】 诉讼权利平等,就是指双方当事人诉讼权利和诉讼义务完全相同。
①  正确
②  错误
【判断题】 在某些情况下,国家也可以作为经济法主体参加经济法律关系。
①  正确
②  错误
【判断题】 市场规制机构全是行政机关。
①  正确
②  错误
【判断题】 战争不可以成为经济法律关系的客体。
①  正确
②  错误
【判断题】 经济法是解决现代经济问题的现代法。
①  正确
②  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