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选题】【消耗次数:1】
《国家质量兴农战略规划(2018—2022年)》在产业兴旺方面确定的重点任务包括()。
A.建设高素质农业人才队伍
B.强化农业科技创新
C.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D.培育提升农业品牌
参考答案:
复制
纠错
相关题目
【多选题】 保护和改善农业产地环境,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的主要措施包括()
①  A、加强农产品检测
②  B、加强政府职能,提高公众环保意识
③  C、发展生态农业,建立无污染产地环境示范性基地
④  D、加强污染源头控制
【单选题】 《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中所称的农产品,是指来源于农业的()
①  A、农产品及制品
②  B、初级产品
③  C、植物产品
④  D、动物产品
【多选题】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的重点任务之一,主要包括()。
①  A.强化空间用途管制
②  B.完善城乡布局机构
③  C.加快农业现代化
④  D.发展壮大乡村产业
⑤  E.推进城乡统一规划
【单选题】 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应当根据()发展水平及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需要,及时修订
①  A、科学技术
②  B、农业生产
③  C、生产技术
④  D、基础建设
【判断题】 农产品质量安全是指农产品质量符合保障人的健康、安全的要求
①  正确
②  错误
【单选题】 《国家质量兴农战略规划(2018—2022年)》中引入农业全产业链融合理念,提出(),是从现代种养、加工流通、物流配送、电子商务、休闲旅游、健康养生等全产业链融合角度,集群成链,全链统筹,构建全程质量监管体系,助力质量兴农。
①  A.促进农业全产业链融合,培育新产业新业态
②  B.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③  C.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④  D.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单选题】 《国家质量兴农战略规划(2018—2022年)》中引入农业全产业链融合理念,提出(),是从现代种养、加工流通、物流配送、电子商务、休闲旅游、健康养生等全产业链融合角度,集群成链,全链统筹,构建全程质量监管体系,助力质量兴农。
①  促进农业全产业链融合,培育新产业新业态
②  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③  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④  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多选题】 《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第三十一章提出要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主要包括()几个方面。
①  A.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②  B.健全落户制度
③  C.加强农村专业人才队伍建设
④  D.保障享有权益
⑤  E.完善激励机制
【单选题】 2015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首次提出(),强调要着力加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农业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使农产品供给数量充足、品种和质量契合消费者需要,真正形成结构合理、保障有力的农产品有效供给。
①  A.乡村振兴战略
②  B.科技创新
③  C.农业供给侧改革
④  D.双循环
【单选题】 下列哪项不属《农产品质量安全法》调整范围()
①  A、蘑菇
②  B、葡萄
③  C、黄瓜
④  D、面粉
随机题目
【判断题】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指出,加强长江、黄河等大江大河生态保护和系统治理。
①  正确
②  错误
【判断题】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指出,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①  正确
②  错误
【判断题】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指出,坚持和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①  正确
②  错误
【多选题】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指出,坚持()并存。
①  A.公有制为主体
②  B.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③  C.按劳分配为主体
④  D.多种分配方式
【多选题】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指出,要健全()的生态环境保护体系。
①  A.源头预防
②  B.过程控制
③  C.损害赔偿
④  D.责任追究
【多选题】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指出,要加快建立自然资源统一()制度,健全自然资源监管体制。
①  A.登记
②  B.调查
③  C.评价
④  D.监测
【多选题】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指出,要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提高党()水平。
①  A.科学执政
②  B.民主执政
③  C.依法执政
④  D.长期执政
【单选题】 我国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需要做到两个“不行”,即“民族自决”不行和()。
①  A.“认同”不行
②  B.“响应”不行
③  C.“默认”不行
④  D.“取消”不行
【单选题】 创造各民族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社会环境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基础。
①  A.舆论
②  B.经济
③  C.文化
④  D.社会
【单选题】 在我国第一次提出“中华民族”这个概念的是()。
①  A.孙中山
②  B.毛泽东
③  C.邓小平
④  D.梁启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