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选题】【消耗次数:1】
《国家质量兴农战略规划(2018—2022年)》在产业兴旺方面确定的重点任务包括()。
A.建设高素质农业人才队伍
B.强化农业科技创新
C.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D.培育提升农业品牌
参考答案:
复制
纠错
相关题目
【多选题】 保护和改善农业产地环境,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的主要措施包括()
①  A、加强农产品检测
②  B、加强政府职能,提高公众环保意识
③  C、发展生态农业,建立无污染产地环境示范性基地
④  D、加强污染源头控制
【单选题】 《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中所称的农产品,是指来源于农业的()
①  A、农产品及制品
②  B、初级产品
③  C、植物产品
④  D、动物产品
【多选题】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的重点任务之一,主要包括()。
①  A.强化空间用途管制
②  B.完善城乡布局机构
③  C.加快农业现代化
④  D.发展壮大乡村产业
⑤  E.推进城乡统一规划
【单选题】 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应当根据()发展水平及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需要,及时修订
①  A、科学技术
②  B、农业生产
③  C、生产技术
④  D、基础建设
【判断题】 农产品质量安全是指农产品质量符合保障人的健康、安全的要求
①  正确
②  错误
【单选题】 《国家质量兴农战略规划(2018—2022年)》中引入农业全产业链融合理念,提出(),是从现代种养、加工流通、物流配送、电子商务、休闲旅游、健康养生等全产业链融合角度,集群成链,全链统筹,构建全程质量监管体系,助力质量兴农。
①  A.促进农业全产业链融合,培育新产业新业态
②  B.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③  C.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④  D.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单选题】 《国家质量兴农战略规划(2018—2022年)》中引入农业全产业链融合理念,提出(),是从现代种养、加工流通、物流配送、电子商务、休闲旅游、健康养生等全产业链融合角度,集群成链,全链统筹,构建全程质量监管体系,助力质量兴农。
①  促进农业全产业链融合,培育新产业新业态
②  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③  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④  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多选题】 《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第三十一章提出要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主要包括()几个方面。
①  A.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②  B.健全落户制度
③  C.加强农村专业人才队伍建设
④  D.保障享有权益
⑤  E.完善激励机制
【单选题】 2015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首次提出(),强调要着力加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农业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使农产品供给数量充足、品种和质量契合消费者需要,真正形成结构合理、保障有力的农产品有效供给。
①  A.乡村振兴战略
②  B.科技创新
③  C.农业供给侧改革
④  D.双循环
【单选题】 下列哪项不属《农产品质量安全法》调整范围()
①  A、蘑菇
②  B、葡萄
③  C、黄瓜
④  D、面粉
随机题目
【判断题】 施行市场聚焦战略的企业,在选择目标市场时,要考虑市场容量、成长速度、发展潜力等因素。()
①  正确
②  错误
【判断题】 追随策略是指企业在产品、技术、价格、渠道和促销等方面模仿或跟随市场领导者或有较强实力企业的竞争策略。()
①  正确
②  错误
【多选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  在产品的导入期,促销主要方法是广告介绍和对中间商采用人员推销。
②  在产品的成长期,主要采用销售促进,其次为广告,最后为人员推销。
③  在产品的成熟期,促销以广告为主,人员推销为辅。
④  在衰退期,适当的销售促进,辅之以其他手段,费用不宜过大。
【多选题】 按照消费者购买习惯可以将消费品分为
①  便利品
②  材料和部件
③  选购品
④  特殊品
⑤  非渴求品
【判断题】 选择某个变量作为市场细分的标准,该变量必须是可以测量的。()
①  正确
②  错误
【单选题】 某化妆品公司采用性别变量将市场女性消费者分为五类不同的群体,该方法属于()
①  综合因素法
②  单一因素法
③  主导因素排列细分法
【判断题】 地理因素操作简单,细分准确性高,基本可以对市场做出准确细分,所以地理因素是非常常用的一类细分变量。()
①  正确
②  错误
【多选题】 市场细分的作用包括
①  帮助企业发现市场机会
②  掌握目标市场特点
③  制定针对性的营销策略
④  提高企业竞争能力
【多选题】 对感觉的描述正确的是()
①  感觉是对客观事物某一部分、个别属性的反映
②  感觉是物理特性
③  感觉有知识经验的参与
④  感觉是大脑综合分析的结果
【单选题】 影响生产者购买决策的主要因素不包括
①  环境因素
②  组织因素
③  人际因素
④  心理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