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消耗次数:1】
某企业固定资产采用使用年限法计提折旧,某类固定资产残值率为5%,预计使用15年,则年折旧率为
6.67%
6.33%
5.37%
6%
参考答案:
复制
纠错
相关题目
【单选题】 采用年数总和法计提折旧,年折旧率为逐年递减的分数,其分子为该项固定资产的()。
①  预计使用年数
②  年初时尚可使用的年数
③  已使用的年数
④  预计使用年限的年数总和
【单选题】 某企业采用双倍余额递减法计算固定资产折旧。2016年12月购入一项固定资产,原价为200000元,预计使用年限为5年,预计净残值为4000元,不考虑其他因素,2017年该项固定资产应计提的折旧额为()元。
①  80000
②  65333
③  39200
④  78400
【单选题】 固定资产原值为10万元,预计净残值为4000元,使用年限为5年,若采用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折旧,则第四年应提折旧额为()元
①  20000
②  8640
③  8800
④  10800
【单选题】 某企业于20×6年12月31日购入一项固定资产,其原价为200万元,预计使用年限为5年,预计净残值为0.8万元,采用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折旧。20×7年度该项固定资产应计提的年折旧额为( )万元。  
①  39.84     
②  66.4  
③  79.68     
④  80
【单选题】 某企业于20×6年12月31日购入一项固定资产,其原价为200万元,预计使用年限为5年,预计净残值为0.8万元,采用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折旧。20×7年度该项固定资产应计提的年折旧额为( )万元。
①  39.84     
②  66.4  
③  79.68     
④  80
【判断题】 彩票机构固定资产的应折旧金额为其成本,计提固定资产折旧要减去预计净残值。(  )
① 
② 
【单选题】 实行双倍余额折旧的固定资产,应当在其固定资产折旧年限()将固定资产净值扣除预计净残值后的净额平均摊销。
①  到期时
②  到期前一年
③  到期前两年
④  到期前3年
【单选题】 计提固定资产折旧时,可以先不考虑固定资产残值的方法是
①  平均年限法
②  工作量法
③  双倍余额递减法
④  年数总和法
【单选题】 高等学校应当按月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文物文化资产除外),在固定资产的预计使用寿命内系统地分摊固定资产的成本。高等学校一般应当采用(  )计提固定资产折旧。
①  年数总和法
②  年限平均法
③  双倍余额递减法
④  工作量法
【判断题】 按使用年限法计提的固定资产折旧费属于变动成本。(  )
① 
② 
随机题目
【单选题】 4.实践的中介是()
①  各种形式的工具、手段及其运用的程序和方法
②  对一事物存在和发展有联系的各种要素的总和
③  构成事物一切要素的总和
④  受命于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
【多选题】 1.实践的中介系统包括()
①  人的肢体延长、体能放大的工具系统
②  人的感官和大脑延伸、智力放大的工具系统
③  进人主体认识和实践范围的各种物质系统
④  在思维中把对象的某种属性、因素抽取出来的逻辑方法
【多选题】 10.对待马克思主义,必须()
①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
②  坚持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
③  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的方法,而不是教义
④  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永恒真理,只能坚持不能发展
【单选题】 20.承认我们知识的相对性就()
①  必然归结为诡辩论
②  必然归结为怀疑主义
③  必然归结为不可知论
④  可以防止认识的僵化
【单选题】 30.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
①  决定了社会发展趋势
②  决定着社会变革力度
③  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
④  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最终源泉
【单选题】 19.“听其言必责其用,观其行必求其功。”这种观点是()
①  强调认识对实践的作用
②  强调实践对认识的检验作用
③  C.认为认识可以脱离实践
④  认为实践可以脱离认识
【单选题】 6.“社会上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这说明()
①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②  技术推动了科学的发展
③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④  科学进步是实践的目的
【单选题】 12.对于哲学史上长期争论不休的唯理论和经验论两大派别的正确评价是()
①  唯理论是正确的,经验论是错误的
②  经验论是正确的,唯理论是错误地
③  唯理论和经验论各有片面的真理性
④  唯理论和经验论都是完全错误的
【单选题】 1.“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这是()
①  辩证唯物论与旧唯物论两条认识路线的对立
②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
③  唯物论与唯心论两条认识路线的对立
④  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
【单选题】 5.马克思主义认为,主客体之间的价值关系是指()
①  主体对客体的物质欲望和要求
②  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③  主体对客体的改造和变革的结果
④  客体对于主体的有用性和效益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