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消耗次数:1】
十二指肠溃疡疼痛的特点是
餐后即痛,持续2h后缓解
餐后1h开始,持续2h后缓解
餐后2h开始,持续2h后缓解
餐后3~4h开始,进餐后缓解
参考答案:
复制
纠错
相关题目
【单选题】 糖尿病病人餐后2h血糖(mmol/L)控制的理想目标
①  4.4—6.1
②  4.4—8.0
③  7.0—9.0
④  8.0—10.0
【判断题】 糖尿病患者餐后2h血糖控制的理想目标是4.4~8.0mmol/l。
①  正确
②  错误
【判断题】 绘制细实线可以使用2H铅笔
①  正确
②  错误
【判断题】 若消除半衰期为2h,即表示在该药的消除过程中从任何时间的浓度开始计算,其浓度下降一半的时间均为2h。
①  正确
②  错误
【单选题】 已知:A=D2H,(40H)=77H,执行指令:ORL A,40H后,其结果是:( )。
①  LCALL addr16
②  DJNZ direct,rel
③  SJMP rel
④  ACALL addr11
【单选题】 指令MOV A,@R0,执行前(A)=86H,(R0)=20H,(20H)=18H,执行后( )。
①  A=77H
②  A=F7H
③  A=D2H
④  以上都不对
【单选题】 长方形截面压杆,b/h=1/2,如果将b改为h后仍为细长杆,临界力Pcr是原来()
①  2倍
②  4倍
③  8倍
④  16倍
【判断题】 阿司匹林宜餐后服用。
①  正确
②  错误
【单选题】 氧化还原反应NH3 + O2→NO + H2O配平后,各物质的系数正确的是(  )。
①  4,5,4,3
②  4,5,2,3
③  6,5,4,3
④  4,5,4,6
【单选题】 22.燕某,女,48岁。有十二指肠溃疡病史2年。常于夜间出现上腹部疼痛,近1个月疼痛节律性消失,变为餐后腹痛。3小时前午餐后再次出现腹痛,伴呕吐,呕吐物为大量隔宿食物。应考虑该病人发生了
①  大出血
②  慢性穿孔
③  急性穿孔
④  幽门梗阻
⑤  溃疡癌变
随机题目
【单选题】 劳动合同的生效时间,当事人可以在劳动合同中约定,没有约定的,应当自( )起生效。
①  劳动合同订立时
②  劳动者开始参与劳动之日
③  双方签字之日
④  劳动关系建立之日
【单选题】 劳动者拒绝用人单位管理人员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的,( )违反劳动合同。
①  视为
②  有时视为
③  不视为
④  部分视为
【单选题】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①  用人单位应当严格执行劳动定额标准,不得强迫或者变相强迫劳动者加班
②  劳动报酬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应当支付其差额部分
③  以暴力、威胁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额手段强迫劳动,应依法给予行政处罚
④  劳动者拒绝用人单位管理人员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的,属违法劳动合同
【多选题】 王某是甲市某一国有企业的一名普通女员工,在三月份进行了以下的活动,按照我国现行的法律规定,应视同提正常劳动的有( )。
①  3月8日妇女节,单位放假半天,王某去街上购物
②  3月9日,王某因为熬夜看电影,上午没有去上班
③  3月10日,经批准,到丙省丁市去看望其父母,3月20日才归来
④  3月23日,经批准,王某作为工会代表出席市工会的工会代表大会
【多选题】 下列有关劳动合同法律特征的论述中,正确的有( )。
①  劳动合同的主体一方是劳动者,另一方是用人单位
②  劳动合同属于普通民事合同
③  劳动合同属于双务合同
④  劳动合同属于有偿合同
【多选题】 导致劳动合同无效的情形包括( )。
①  因采取欺诈、威胁等手段订立劳动合同
②  用人单位免除自己的法定责任、排除劳动者的权利
③  劳动合同违反国家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
④  劳动合同违反地方行政管理规定
【多选题】 用人单位在( )情况下解除劳动合同,必须提前30天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
①  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
②  劳动者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由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
③  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的
④  严重违反劳动纪律的
【多选题】 下列关于违约金的说法,正确的有( )。
①  劳动者承担违约金的情况仅限于违反培训服务期的约定
②  违反培训服务期约定的违约金的数额不得超过用人单位提供的培训费用
③  劳动者违反竞业限制约定的,应当按约定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
④  劳动合同的当事人任何一方可以自行规定违约金
【多选题】 有下列( )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代扣劳动者工资。
①  用人单位代扣代缴的个人所得税
②  用人单位代扣代缴的应由劳动者个人负担的各项社会保险费用
③  已生效的法院判决要求代扣的抚养费,赡养费
④  应债权人的要求
【多选题】 劳动合同无效的确认权在( )。
①  用人单位上级主管部门
②  企业劳动争议委员会
③  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
④  人民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