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消耗次数:1】
转账后,“本年利润”账户如为贷方余额,反映本年度()。
本月实现的利润
本月发生的亏损
自年初开始累计实现的利润
自年初开始累计发生的亏损
参考答案:
复制
纠错
相关题目
【单选题】 转账后,“本年利润”账户如为借方余额,反映本年度()。
①  本月实现的利润
②  自年初开始累计发生的亏损
③  自年初开始累计实现的利润
④  本月发生的亏损
【判断题】 “本年利润”账户贷方余额表示实现的累计净利润
①  正确
②  错误
【单选题】 对于采用账结法的企业,“本年利润”账户年内贷方余额表示( )
①  利润总额
②  亏损总额
③  未分配利润总额
④  累计净利润额
【判断题】 (判断)企业当期实现的净利润通过“本年利润”科目核算,当期发生的净亏损不通过“本年利润”科目核算。
① 
② 
【单选题】 年度终了,企业应将“本年利润”科目的本年累计余额转入“利润分配一未分配利润”科目。()
① 
②  ×
【单选题】 (单选)10月31日,某企业“本年利润”科目有贷方余额98000元,表示()
①  该企业1月1日至10月31日累计实现的净利润
②  该企业10月份实现的净利润
③  该企业1月1日至10月31日累计发生的净亏损
④  该企业10月份发生的净亏损
【单选题】 将“本年利润”科目和“利润分配”科目下的其他有关明细科目的余额转入“未分配利润”明细科目后,“未分配利润”明细科目的贷方余额反映的是(  )。
①  当年实现的净利润
②  累计留存收益
③  累计实现的净利润
④  累计未分配的利润数额
【判断题】 反映未分配利润的账户在“本年利润”、“利润分配”账户。
①  正确
②  错误
【多选题】 关于“本年利润”账户,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
①  期末如为贷方余额,表示累计实现的净利润
②  期末如为贷方余额,表示本期实现的利润总额
③  期末如为借方余额,表示累积发生亏损额
④  期末如为贷方余额,表示未分配利润额
⑤  年度内一般有余额
【单选题】 (单选)年终决算时,本年利润账户在结转前为贷方余额65550元,则结转时应做会计分录为()。
①  借:利润分配 65550 贷:本年利润 65550
②  借:本年利润 65550 贷:利润分配 65550
③  借:实收资本 65550 贷:利润分配 65550
④  借:本年利润 65550 贷:实收资本 65550
随机题目
【单选题】 掌握销售沟通中的答复技巧应注意以下哪些要领( )
①  不要彻底回答所提示的问题
②  不要确切回答对方的提问
③  减少顾客追问的兴致和机会
④  让自己获得充分的思考时间
⑤  不轻易作答
⑥  以上选项全部正确
【单选题】 销售谈判的计划与准备阶段涉及以下哪些内容( )
①  确定销售目标——预计自己销售业绩完成标准
②  知道自己需要如何达成销售目标
③  知道自己首要考虑的事
④  自己能做出什么让步
⑤  .以上选项全部正确
【单选题】 销售谈判技巧主要包括哪些技巧( )
①  销售谈判技巧——“听”的要诀
②  销售谈判技巧——“问”的要诀
③  销售谈判技巧——“答”的要诀
④  以上选项全部正确
【单选题】 掌握销售谈判技巧——“听”的要诀,要做到以下哪些( )
①  专心致志,集中精力地倾听
②  克服先入为主的倾听做法
③  注意不要因轻视对方、抢话、急于反驳而放弃听
④  以上选项全部正确
【单选题】 下列关于销售谈判技巧——“问”的要诀,叙述错误的是( )
①  应预先准备好问题
②  尽量提出那些可能会阻碍对方让步的问题
③  不要问起来接连不断
④  要以诚恳的态度来提问
⑤  注意提问的句式应尽量简短
【单选题】 掌握销售谈判技巧——“答”的要诀,销售人员必须应该要做到以下哪几点( )
①  回答问题之前,要给自己留有思考时间
②  把握对方提问的目的和动机,才能决定怎样回答
③  逃避问题的方法是避正答偏,即顾左右而言他
④  以上选项全部正确
【单选题】 下列关于眼睛所传达的信息,叙述错误的是( )
①  根据目光凝视讲话者时间的长短来判断听者的心理感受
②  眨眼频率较高,有不同的含义
③  根本不看对方,而只听对方讲话,是试图掩饰什么的表现
④  眼睛瞳孔放大,炯炯有神,表示此人处于消极、戒备或愤怒的状态
⑤  瞪大眼睛看着对方讲话的人,表示他对对方有很大的兴趣
【单选题】 下列选项哪些是顾客异议的主要类型( )
①  需求方面的异议
②  商品质量方面的异议
③  服务方面的异议
④  以上选项全部正确
【单选题】 下列选项中哪些是顾客异议的主要类型( )
①  购买时间方面的异议
②  门店人员方面的异议
③  进货渠道方面的异议
④  以上选项全部正确
【单选题】 下列选项关于顾客异议的根源的叙述错误的是( )
①  顾客没有认识与发现自己的需要
②  顾客缺乏支付能力
③  顾客没有决策能力
④  顾客没有较固定的采购关系
⑤  顾客的自我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