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消耗次数:1】
疏忽大意过失致人死亡与意外事件致人死亡相区别的关键是()
犯罪的主体不同
侵害的客体不同
行为的方式不同
对他人的死亡结果能否预见不同
参考答案:
复制
纠错
相关题目
【单选题】 过失致人死亡罪是一种?
①  行为犯
②  结果犯
③  举动犯
④  危险犯
【单选题】 以下属于违反结果预见义务(疏忽大意)过失的是( )
【单选题】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被宣告死亡的人,人民法院()视为其死亡的日期;因意外事件下落不明宣告死亡的,()视为其死亡的日期。
①  宣告死亡的判决作出之日;判决书上确认的日期
②  判决书上确认的日期;意外事件发生之日
③  宣告死亡的判决作出之日;意外事件发生之日
④  判决书上确认的日期;宣告死亡的判决作出之日
【单选题】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被宣告死亡的人,人民法院()视为其死亡的日期;因意外事件下落不明宣告死亡的,()视为其死亡的日期。
①  A.宣告死亡的判决作出之日;判决书上确认的日期
②  B.判决书上确认的日期;意外事件发生之日
③  C.宣告死亡的判决作出之日;意外事件发生之日
④  D.判决书上确认的日期;宣告死亡的判决作出之日
【判断题】 事故是指造成人员死亡、伤害、职业病、财产损失的意外事件。
①  正确
②  错误
【单选题】 根据( )不同的归因产生不同的行为结果。
①  A. 艾宾浩斯理论
②  B.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③  C.归因理论
④  D.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单选题】 王某是某地公安局招聘的合同制警察。在一次执行任务过程中,因为王某的疏忽大意,本应避免却没有避免严重结果发生(导致3人死亡)。请问王某的行为构成( )。
①  玩忽职守罪
②  过失致人死亡罪
③  滥用职权罪
④  不构成犯罪
【多选题】 对宣告死亡与宣告失踪的区别,表述正确的是哪些? ( )
①  宣告死亡制度重在保护被宣告死亡人的利害关系人的利益,宣告失踪制度重在保护失踪人的利益。
②  宣告死亡的法定下落不明期间一般为2年,特殊情况下为1年;宣告失踪的法定失踪期间一律为2年。
③  宣告死亡的公告期间都是1年,而宣告失踪的公告期间都是3个月。
④  宣告死亡后,被宣告人的民事主体资格丧失,产生与自然死亡同样的法律后果。宣告失踪后,被宣告人的民事主体资格并不丧失,仅发生设置其财产代管人的法律后果。
【判断题】 疏忽大意是指行为人虽然预见到但轻信能避免,以致损害发生的主观意识。
①  正确
②  错误
【判断题】 同一资产对不同主体具有不同的价值,因此对同一资产进行评估,由于目的、方法、假设条件的不同可能得出不同的结果。(  )
① 
② 
随机题目
【单选题】 ( )是思维的基本单位。
①  言语
②  概念
③  情绪
④  记忆
【单选题】 ( )是维持儿童心理健康的重要手段
①  想象
②  思维
③  记忆
④  语言
【单选题】 ( )是维持儿童心理健康的重要手段。
①  记忆
②  想象
③  思维
④  语言
【单选题】 学前儿童口吃现象常常出现在( )。
①  1岁半—2岁
②  4—5岁
③  5—6岁
④  2—4岁
【单选题】 儿童思维的发生时期在( )岁。
①  0—1岁
②  1—2岁
③  1.5—2岁
④  1—3岁
【单选题】 在幼儿期,应主要发展幼儿的( )。
①  第二语言
②  书面语言
③  口头语言
④  对话语言
【单选题】 智商在( )之间称为超常。
①  90—110
②  110—130
③  70分以下
④  130—140
【单选题】 下列那一时期是初步掌握本族语言的时期( )。
①  婴儿期
②  学前期
③  少年期
④  先学前期
【单选题】 3岁儿童已经正确辨别上下方位,4岁能正确辨别前后,5岁部分儿童开始能以( )为中心辨别左右。
①  父母
②  同伴
③  自我
④  他人
【单选题】 两岁儿童能集中注意( )分钟。
①  5—8
②  10—20
③  10—12
④  半小时